琵琶絲路尋─德國、奧地利巡演計畫
林慧寬
此次巡演以德國與奧地利為主,在此兩個國家中,又分別發表不同的作品,在德國以東西方器樂的結合為主,探索東西方音樂文化對於作曲、概念音樂及集體創作的各種可能性,在維也納則以琵琶音樂為主要探索對象。
在德國共演出了兩首新作品,在董昭民新作品RGB (RedGreenBlue)中,嘗試以概念音樂出發,由演奏家按照所指定的東西方音樂素材發揮各種詮釋的可能性。更特別的是,電子音樂的融合,將音色的概念延伸到色彩的概念,旋律給予特殊的韻味色彩,之後融合成為白色噪音,也是顏色的白光,給予音樂鮮明的對比。而另一首則為德國作曲家Willem Schulz的新作,該作品則充分表現出東西方哲學思想,樂曲本著以太陽做為中心,任何一個樂器,皆可當成太陽,在演奏瞬間可由任何一個樂器選擇是否為中心太陽,其他樂器則加以即興伴奏,不管是西樂器為主或中樂器為主,皆表達了一個互相依從的景象。這樣的一個作品,確實產生了很多不同的音響效果,對演奏家或作曲家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也得到觀眾很大的迴響,因為演奏當時所有音響色彩的呈現,都是瞬間被激發的。
另外在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及表演藝術大學所主辦的「New Pipa」新琵琶計畫,對於琵琶以及中國音樂的思維有很深刻的影響,西方人與東方人在面對音樂的角度,有明顯的差異,經由此次大學所主辦的五場講座及音樂會,在西方作曲家與東方傳統樂器獨奏家面對面的討論與探討中,並不是要找出共同點,而更是要深入了解之間的相異處,因了解了差異,在創作上才不會以西方的思維來為傳統樂器創作作品。
因此在工作坊的規畫上,從第一天的音樂會開始,先讓所有的作曲教授及學生,聽到所謂的琵琶傳統樂曲與現代樂曲;第二天就開始進行琵琶歷史的演進、演奏手法的介紹;第三天則是現代音樂的介紹,以臺灣作曲家創作的當代音樂為例;第四天其實是所有教授和學生最期待的傳統音樂探討,在傳統音樂中,他們發現了西方人和東方人,在面對音樂時的態度是截然不同,運用的手法也相差甚多;第五天則是由教授和學生提出她們創作的作品,在此基調下,進行了視奏的討論以及最後結束時藝文雜誌的訪問中,雙方都提出了,相互的學習很多,也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且對演奏家和作曲家而言,我們也有了更多的反思。相信這樣的做法,一定會為傳統樂器及中國音樂的未來,帶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