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圖

何孟娟

  • 拼圖|何孟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拼圖|何孟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拼圖|何孟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拼圖|何孟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拼圖|何孟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拼圖|何孟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拼圖|何孟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拼圖|何孟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拼圖|何孟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拼圖|何孟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我(何孟娟)懷抱著在紐約家庭與台灣家庭的之間的差異間找到我的拼圖的答案,帶著好奇心進入每一個我所居住的公寓的家庭,聽他們的故事,訪問、錄影、拍照。訪問了近30位藝術家,有印度、日本、猶太、義大利、法國、美國人......。

在與這些人的相處過程中,卻發現觀看事物的角度與轉述、理解故事的過程,嚴重牽涉到文化背景、經驗、個人角色,還有時間的影響。這些因素真正完整成就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只屬於個人的故事。但是如果再經過不同文化背景、經驗、個人角色,還有時間的轉述,最後還是可以看見原來隱約的真實樣貌。

剛開始魏斯貝絲這些老人們與他們的故事吸引著我,矛盾著我要開始做這些東西會跟我提出的計畫有很大的出入,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很奇妙的,人的直覺或許會自然地引導著我們找到答案,我找到方法拚出了我的拼圖。每個人都不一樣,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生經驗,最終是「尊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事物的真實樣貌。「真實」還是存在的,就好像「故事」它就是曾經發生,就算人們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詮釋,它就是歷史。

與公寓的老藝術家,以及紐約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相處了一段時間後,我開始找藝術家合作,共同拍攝也同樣來自世界各地的老藝術家們的肖像,其中包含波蘭紀實攝影師Anna Włoch、美國攝影師Richard Sands,以及德國攝影師Moritz Partenheimer,最後在展覽呈現的13組作品是與Moritz Partenheimer合作的呈現。

魏斯貝絲的老藝術家們描述他們的一生起伏轉折,我聽著,在眼淚快掉下來的時候,卻聽到描述者開始大笑,同時發現和我一起工作的其他藝術家也有著完全不同於我的理解、感受與反應,在充滿矛盾與衝突的整個工作過程,我和Moritz Partenheimer完全不參與彼此的創作過程,到最後展出,是我們最初看到彼此作品的時候,我們都驚訝於在作品裡我們找到了共同的東西,雖然我們用截然不同的角度各自詮釋了主角的故事,主角們各自以自己的角度說著故事,但他們的故事真實的存在,也的確有著它自己的樣貌。

最終解決的我的困惑是,如果我要去了解台灣歷史其實並不需要去討論故事的真實性,在開放與尊重的前提下,很多的故事就算彼此矛盾,在很多人的描述與很多人的詮釋之後,其實可以拼湊出一個真實的感受,而這也需要時間。

這個計畫延伸出的另一個感想是社會老化問題,台灣文化、教育與整個環境沒有讓我們學會變老,多半聽到的是養兒防老、買屋好退休,屬於精神性的部分極少著墨,而多半台灣人生活重心都在兒女身上,老人也害怕出門。我在離開紐約辦了一場PARTY邀請我所有的老朋友們,他們住在同一棟公寓,有人卻已經很多年不交談,因為其中一個曾經騎著電動輪椅撞壞了另一個人的桌子,他們都生氣了,PARTY的重逢讓他們釋懷,開心的說著過去的恩怨。這雖然很好笑,但是其實我想說,雖然不能走,他們還是到處跑。81歲的John他說他是未來的安迪沃荷,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重心,想做的事,「老」是真實地存在的,但是人生還是繼續著。

我很感謝很多人與單位的支持,得以有這個讓我的生活脫軌機會,必須說這是個讓人崩潰的過程,或許我還需要更多時間消化這些東西。藉由作品分享這些想法,我也得到更多的回饋,又聽到更多的故事。魏斯貝絲公寓住著逾400位藝術家,他們是我的拼圖的一部分,所以我用拼圖的方式拼出所有畫面,用拼圖的概念邀請其他藝術家共同創作,對我來說這畫面很大,拼圖一直在進行。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