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形書寫
黃仲傑
「塑形書寫」是以數位建模這項技術作為建構造型美學的創作方法。建模軟體精確無礙的構型能力以及立即模擬的空間感,推遲了技術難題所佔據的時間,讓那明確扎實的視覺迅速地打上眼簾,以應證腦內種種的造型推想;此種立即「現形」的刺激,讓這整個造型發想過程進入一種意識流般延綿不斷的推敲狀態,某方面來說,它就像是將腦中淺層意識的思緒推向了表層,在那裡,形狀與文字是以一種相互流變、持續萌發的狀態運動著——思緒以形狀顯現,而形狀又由字詞拉拔、聚合。因此,塑形以一種書寫的形式融入了日常,成為了對各種事物所見所感的每日練習。
描繪的內容,與其說是對象本身,更像是將自身對其所產生的認識與感性進行概念化的重組,抽取出種種屬性如形象、方位、輪廓、敘事、隱喻等不同面向,並嘗試依著個人的直觀賦予其相應的形狀特徵。 整體造型常常傾向於薄殼狀、非實心的、一層一層交互鋪排的形式,或許也對應著這個世代的視覺經驗,扁平螢幕所產生的絢麗物像讓我們對於厚重的實體抱有某種懷疑;但就造型層面來說,介於三維與二維之間的浮雕狀態,相對具有較高的靈活性,使造型體能夠從現實的再現中抽離出來,或者也可以說是種逸出,在每一種傾向中都能保有一條逃逸路線,從立體到平面、實體到薄殼、線條到邊界、概念到形象。最終造型的構成邏輯與發展動機時常與其具體的「形似」有所落差,但卻也是這些造型能夠被指認的方式,故此成為了命名作品的方式。
黃仲傑
Chung Chieh Huang
-
2024/02
塑形書寫 No.22 緞帶、皺摺與其所圈圍 Ribbon, Wrinkle, and the Area it Circles
-
2024/02
塑形書寫 No.20 褶皺成像,光環、孔雀、桌巾 Wrinkle imaging, Halo, Peacock, Napkin
-
2024/02
塑形書寫No.9 爬升、分岔、小徑、蟲翅 Ascension, Divergence, Path, Wing
-
2024/01
塑形書寫 No.25 向上交織,操場、盾、觸手 Interweaving Upwards, Sports field, Shield, Tentacles
-
2024/01
塑形書寫 No.18 手指推拈的堆疊方式,算盤、握把、益智遊戲 The Collection of Finger Touches, Abacus, Handle, Puzzle Toy
-
2024/01
塑形書寫No.14 蜿蜒而入,形象的皺褶 Winding Into the Folds of the Image
-
2024/01
塑形書寫No.4 教堂、象限、軸距、此岸到彼岸 Church, Quadrant, Axle, From this Shore to Another
-
2023/12
塑形書寫 No.10 沿著輪廓重複三次,環 繞而趨近,嬰兒、松鼠、守宮、鑰匙 Repeat Along the Outline Three Times, Approaching in Circles. Infant, Squirrel, Gecko, Key
-
2023/12
No.8 沿著輪廓重複三次,環 繞而趨近,嬰兒、松鼠、守宮、鑰匙 Repeat Along the Outline Three Times, Approaching in Circles. Infant, Squirrel, Gecko, Key
-
2023/11
塑形書寫 No.21 朝聖、洞窟、面具 Pilgrimage, Cave, Mask
-
2024/07
29屆大墩美展 雕塑類優選
-
2021/06
九族文化村
-
2014/06
第六屆國際袖珍雕塑展:入選
-
2013/07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師生美展:佳作
-
2013/06
第四屆國際袖珍雕塑展:入選
-
2024/09~2024/10
場所 x 碎片 x 結構物:在雕塑與建築之間,新樂園藝術空間 SLY art space,桃園
-
2024/01~2024/03
241 Small Space:SS 新銳藝術徵件計畫:塑形書寫——聖物、蟲翅、操場
-
2023/11
2023 高雄漾藝博 藝術新銳
-
2019/06~2019/07
「存在感」,臻品藝廊,台中,臺灣
-
2018/05~2018/06
「失神餘廓」,福利社,台北,台灣
-
2018/04~2018/05
「鐵水泥」,淡水古蹟博物館滬尾砲台,台北,臺灣
-
2017/05~2017/06
個展:遙望的軀體「遙望的軀體」,金車文藝中心,台北,臺灣
-
2017/03~2017/04
「巢迴」,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基地,中壢,臺灣
-
2015/07~2015/08
「邊緣人」,金車文藝中心,台北,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