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視角下的表演文化意義─戲劇與人類學的劇場觀察
周依彣
本計畫之目的,是希望利用文化人類學的文化觀點,來對戲劇作品進行深度的分析與評論。戲劇本身就是一門跨領域的綜合藝術,透過音樂、舞蹈、文學和燈光舞台等多面向的共同合作,才得以展演出一齣完整的戲劇作品——而每一齣作品背後又都勢必有其想要探討的核心理念與宗旨。若能以跨界的視角交疊觀察,這些作品理念是如何被展演、塑造,並藉由劇作家或導演的不同呈現方式所引導出來,便能更深刻的探索作品是如何反映社會結構與文化動態,甚至進一步檢視其中的身份認同、權力關係如何被再現,發掘出文化實踐的可能性。
人類學作為一門多元跨域的學科,常透過田野調查的方式對文化進行實際的參與與觀察,進而了解地方文化背後的脈絡與結構,來釐清全球政經如何對地方產生影響與變遷。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戲劇的意義並非僅限於舞台上的表演,戲劇作為展演文化語言、權力結構的再現之地,不論是肢體上的、語言上的、音樂上的體驗,其所乘載的價值觀,可以在多樣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中呈現出不同的風貌,讓觀眾以感官去體驗藝術所蘊含的魅力與情動力。
本計劃的二十篇評論書寫,便是期望以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將劇場藝術作品背後所承載的脈絡與概念,轉換為文字形式,評析多元主題作品(包含社會邊緣主體、兒童劇、性別衝突、長照議題等)如何被展演、呈現和再現,提升公眾對於表演藝術的文化深度和社會脈絡的理解,促進對話,探索藝文的價值。
周依彣
CHOU YI-WEN
-
2024/05
「晉升」上流後的時空意識對話─《門禁社區》
-
2024/05
成人異色童話世界的惡與分享—《誠實浴池》
-
2024/04
《絕不付帳!》─集體的瘋狂性由誰買單?
-
2022/12
敘事的轉換——戲曲夢工場《馬》
-
2022/07
【走進台灣】關於偏鄉教育,那些與你所想像不同的事情
-
2022/07
【走進台灣】那些選擇返鄉的池上小農─台東遠山生活
-
2019/09
韓國⽂學作品讀後感⼤賽 佳作
-
2018/09
《鏡之孤城》書評⼤賞 ⾦鑰⾸獎 當我從你的生命路過,盼你還能記得我是誰
-
2025/08~2025/09
台北藝穗節駐節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