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道

薛常慧

  • 竹.道|薛常慧|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竹.道|薛常慧|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竹.道|薛常慧|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竹.道|薛常慧|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竹.道|薛常慧|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竹.道|薛常慧|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竹.道|薛常慧|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竹.道|薛常慧|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竹.道|薛常慧|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紀錄片透過拍攝三個從事竹產業相關的家庭為主軸,探討台灣百年來竹產業的發展,以及世代經營之間的變遷歷程。本片企劃起源自申請者(薛常慧)參與雲門流浪者計畫,前往伊朗旅行時,看見兩千多年的古城亞茲德(Yazd),震驚於其橫亙兩千年不變的城市風貌與建築特色,發思古之幽情的同時,不免反思台灣有什麼能更留存兩千年後,仍然屹立不變為子孫所瞻仰?鑒於台灣的城鄉風貌,往往隨著經濟發展的風向球演變,如彰化員林一帶,當年遍佈絲襪、雨傘工廠;昔日台南關廟為竹編的大本營,站在馬路放眼望去,家家戶戶都在從事竹製品加工;至今宜蘭大同仍是滿坑滿谷的高麗菜…一旦訂單萎縮,連帶的產業結構亦迅速變化,甚而影響原本城鄉面貌發展。竹產業為台灣最古老的行業之一,因就地取材的緣故,與生活關係緊密,在客廳即工廠的年代,為台灣賺進不少外匯存底,後來因塑膠、金屬等材料崛起取代,差點讓竹產業成為即將走向夕陽的傳統產業,但因生化科技的發展政策,以及環保風潮襲捲全球,鹹魚翻身再創新局,無論是原本堅守持成的老手,或是新加入的生力軍,均力圖開擴經營版圖,使這行之以久的古老行業,有機會再延續下去,本片拍攝訪問數十個投身竹產業的個人或機構,見證他們於此領域奮鬥的故事。

當我們一提到正在拍攝百年竹產業的題目時,總獲得不少熱心的引薦,或是分享當事人自身對於竹的印象或經驗,足見這個材質實在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繫;然而,拍攝期間開始蒐集文獻資料時,卻十分驚訝地發現,儘管竹產業於台灣發展的時間超過百年,但整體性介紹的文章與書籍卻是相對缺乏,或是久已未更新後續發展,使得我們企圖探索各階段竹領域發展,以及產業地圖分布實況,遇到重大困難而推進不易,所幸找到不少關鍵人士訪談,成就累積許多第一手資料。

本案可說是竹觀點的台灣史,從傳統鋪陳到創新,探索縱深長遠,並置世代變遷與轉折,對於台灣文化及產業流變迅速的環境,紀錄留下可參照的指標內容,對於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藝,亦極具保存價值。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劇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