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舞蹈旅行計畫」

周先生

  • 2014「舞蹈旅行計畫」|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4「舞蹈旅行計畫」|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當舞蹈遇上旅行 舞者與觀眾 僅一步之距

從一個概念延伸開始,周先生與舞者們決定將表演帶上街去,2011年起「舞蹈旅行計畫」帶著《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連續四年夏天選擇離開劇場走到戶外,迄今已在重要城市據點跳過許多回,作品的結構和精神基本上不變,以不搭台不架燈的形式,拖拉著兩個移動式音響,免費在臺灣各城市的公共空間演出;盛夏豔陽下舞者們在燒燙、硬梆梆的地板上跳躍旋轉,轉換至各式的公共空間上演,舞者們從身邊穿梭出場,順應場域特點因地制宜的舞蹈,知悉而來,或偶然巧遇都好,駐足、感受,彼此間沒有言語的引導默契地相隔表演區間,形成新秩序,近距離享受當下的美好,期待讓社會環境裡發生一件美好的事,使人完全專注30分鐘,進到作品裡想像找到前進的力量,期許任何可能都是有趣的。

2014年旅行第四度出發,持續從藝術推廣的層面,初訪彰化、南投、雲林,這幾個現代表演藝術節目鮮少發生的城市,最後回到臺北,四個週末連演13場,從濃厚歷史人文、隱身小城小巷內的古厝、廟埕、車站,到都會區新興文創亮點,為觀眾而跳舞,邀請參與在日常場景中和舞蹈偶遇,持續開創一個不曾有過的觀舞經驗,而感受愉悅。

把舞蹈帶入當地公共空間,預備創造種種的巧合與民眾相遇,分享舞蹈的美好,與生活的驚喜。

當旅行的城市決定,即開始從在地聚落、文化發展源頭及日常生活圈為首要標的,做基礎的搜尋,接續即實地走訪,依循過往經驗評估場域條件外(地面的平整度、基礎設施等),也透過探訪諮詢在地居民或單位,更理解人文風情及慣性,如在地宣傳、尋求便捷的申請管道,及連結社群網絡或地方仕紳資源挹注等可能,仔細的梳理為到訪前做足各方準備;而編舞者和舞者們,則是在面對場域的變異及氣候的考驗,透過出發前的模擬練習及實際走位,演出前清理、灑水降溫、調整再調整的逐一克服。透過經驗與能量的不斷累積,更全面的檢視為每次在地相遇暖身預備。

「舞蹈旅行計畫」之於空間追求更多的自主意識,所以我們花更大的力氣,觀察及排練如何在不同的公共空間中、地標上舞蹈;演出前預計在每個城市暫留一週,感受當地生活步調,觀察及排練如何在此發生沒有距離的表演。我們的介入從一開始的外來客,到在地民眾「看到」積極的呼朋引伴親身支持,在他們的熱情中,可以觀察到更多富有想像空間的方式。同樣的偶然亦是舞蹈旅行計畫所期待的,無意間闖入作品裡的路人、騎士,願意改變移動的狀態,靜下來注視,感受自己和作品之間的關係,都成為「當下」的參與;而演出當下現場觀眾多半分為冷靜觀看與熱情回應二種,看似冷靜的可能會默默拍完照,卻寫下激昂的感動;熱情的,即會在演出結束後跑上前握住舞者的手,主動分享。透過這些故事,為觀眾而旅行,引領進到作品裡想像,過程的一切是如此的啟發,而更自在的於廟埕口、古蹟前穿梭、旋轉,一同和觀眾的停留感受這座城鎮的不同,旅途的一切是如此的啟發與難忘。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