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歸,1917年慢船到斗湖(Tawau)-尋找蕭水妹II」文字創作計畫

蕭伊伶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一、主題:家族史中的臺灣總督府旅券與戰前臺灣人英屬北婆羅洲移民史

二、事實素材基礎:日治時期臺灣人英屬北婆羅洲移民史

三、內容大綱:

在童年記憶裡,阿公總是扮演著說書人的角色,也像是華特.班雅明文字裡「說故事的人」,在夏日陽臺抽著長壽菸,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蕭伊伶),關於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曾祖父的生平事蹟以及那一片南洋風景。2017年當我出版的第一本關於家族史的著作《尋找蕭水妹》裡,我曾經試圖透過文獻的堆疊尋找曾祖父蕭水妹的足跡並且製作出相關年表。但是,總是有一塊拼圖無法完成。這一塊拼圖終於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旅券系統」建構後的2023年,讓我找到了那一片消失的風景,當我在「臺灣總督府旅券系統」裡鍵入了「蕭水妹」3個字,出現了當年曾祖父遠赴南洋英屬北婆羅洲,也就是現今馬來西亞沙巴邦斗湖市的「旅券」文獻紀錄。1917年,曾祖離開台灣島嶼這一段故事。除了阿公的描述之外,我最親愛的阿嬤以及姑婆們也曾經在口述中提到她們曾經親眼見過的寫真照片,在照片裡有著穿著和服的日本女性以及當地特殊民情與地景。然而,二戰時期家族所遭受的厄運與災難使得當年在馬來西亞北婆羅門洲所留下來的照片已經被轟炸燒毀,無法再現。

在《尋找蕭水妹》的寫作過程裡,我曾經翻找國立臺灣圖書館以及臺大圖書館的日治時期相關資料,甚至也曾遠赴中研院尋找相關的「旅券」資料,當年的寫作資料蒐集雖然盡可能完整卻對於曾祖父的南洋之行毫無所獲。1917年是曾祖父人生一個重大的轉捩點,在那一年他失去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與孩子,只能遠赴異國療傷。本次「復歸,1917年慢船到斗湖(Tawau)-尋找蕭水妹II」計畫裡,我將啟程遠赴馬來西亞到斗湖這個城市去找尋百年前曾祖父的足跡,查訪當年是否有相關的影像遺留以及拜訪當地的客家同鄉會與頭人。計畫前置作業將聯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以及斗湖客家同鄉會。計畫執行預計在馬來西亞斗湖停留至少一周的時間以便進行田野調查與口述拜訪,試圖尋找出更多曾祖父當年所見到的赤道風景。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姓名

蕭伊伶

作品紀錄
  • 2021/09

    摩登客家:姜振驤家族影像錄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14/04
    ~
    2021/09

    著有《金釵記-前鎮加工區女性勞工的口述記憶》、《尋找蕭水妹》、《臺灣攝影家:翁庭華》以及《摩登客家-姜振驤家族影像錄》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