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

  • 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拾翠坊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拾翠坊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拾翠坊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拾翠坊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拾翠坊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拾翠坊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拾翠坊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拾翠坊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拾翠坊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拾翠坊崑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拾翠坊崑劇團「崑曲表演藝術研究系列計畫——華文漪」內容說明

調查研究目的:藉由華文漪的表演開展出我們對於崑曲表演藝術的思考和論述,希冀能為崑曲表演藝術提供不同的思考面向和討論方向。

研究主題:崑曲表演的傳統及精華

研究對象:崑曲表演藝術家華文漪

研究成果內容摘要:

本研究報告為林宜貞、王于菁於2021年8月至9月間至美國洛杉磯訪問崑曲藝術家華文漪老師之後的心得整理以及問題反思。此次研究方式以訪談為主 ,根據《牡丹亭.遊園》、《牡丹亭.驚夢》、《玉簪記.琴挑》、《玉簪記.偷詩》、《玉簪記.秋江》、《義妖記.斷橋》、《鳳凰山.贈劍》、《蝴蝶夢.說親》等八齣折子戲,或由我們提出表演相關問題請教華文漪,或由華文漪看完我們的演出錄影後指導並且延伸表演議題。

本研究報告分為三個章節。在第一章中,統整歸納此次訪談中華文漪論及的表演概念及表演心法,我們則以親身的觀察和理解作出解讀和詮釋,期盼盡量還原華文漪表演藝術風格的部分原貌。

第二章由林宜貞撰寫,作為崑曲傳習計畫的藝生,一路受到國寶級崑曲表演藝術家們的薰陶,直至面對今時今日的崑曲與從前的轉變與差異,林宜貞在本章中以華文漪訪談內容為基礎,提出個人長期以來的思考:何為傳統,傳統的精粹究竟是什麼,而在變與不變之間,需要被保留下來的又是什麼?

第三章由王于菁撰寫,由於同時進行傳統戲曲和現代戲劇的表演,並對兩者(或者應該說是多者)之間的交融互通及差異有著高度的研究興趣,因此在本章中王于菁將以此次的訪談心得和各表演理論交互對比應證,希冀爬梳出一些表演上可被運用的共通本質與脈絡。

第二章及第三章均從研究者的學思歷程和關注的焦點出發,藉由華文漪的表演開展出各自對於崑曲表演藝術的思考和論述,是屬於頗為個人的反思,雖為一家之言,但希冀能為崑曲表演藝術提供不同的思考面向和討論方向。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
文宣品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拾翠坊崑劇團

立案日期

2016/09/10

負責人

林宜貞

團體簡介

拾翠坊崑劇團集結眾多優秀的專業曲友、秉持高度的傳承和表演理念,自2016年成立以來,即致力於崑曲的教學與推廣、傳統崑曲劇目的展演。拾翠坊的主要成員是1991-2000年間「崑曲傳習計畫」的藝生及學員,在當時得到中國大陸各大崑劇團國寶級大師的親授指導;接受大師們的薰陶,加上累積豐厚的教學經驗、歷經各種大大小小演出的磨練,這群優秀的曲友一路以來不斷地反芻精進,而今已然是成熟的表演者和教師,是台灣崑曲曲友的中流砥柱。

在崑曲教學與推廣方面,拾翠坊在面對一般大眾時,採取深入淺出、理論實務兼具的全面性講授;而在面對有志於崑曲表演的學生時,則講求深入紮實的深耕式教學。在崑曲演出方面,拾翠坊更是秉持著高度的自我要求與理念,製作出優良而精緻的崑劇演出,或者者搭配傳統節氣慶典、或者結合空間佈置展演,均是具備高度整體性的製作。

我們仰望著傳統,因為深信就是在那些傳統老戲和搬演法式中,崑曲的精神得以深刻地展現;我們展望當下,期許在傳統的基底之上,以新的思維和各種可能的嘗試,和這個時代、這塊土地共同呼吸。

2020-2021重要活動

  • 2021/11/06「花廳×崑曲」—歡喜冤家《獅吼記》
  • 2021/07/01-2022/02/25 崑曲表演藝術研究—華文漪
  • 2021/05/11「杜麗娘跳島去遊園」崑曲推廣計畫—馬祖場
  • 2020/11/07「花廳×崑曲」—浪漫愛情輕喜劇《玉簪記》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