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身體.新感覺

林乃文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計劃以三個方向的評論重點:

一、「改編」:藉由精讀文本深入分析創作者的詮釋觀點與改編策略,進而探討台灣現代劇場的改編趨勢。
二、「身體」:從舞蹈和肢體劇場,分析創作者是否找到其身體語彙,成效如何。
三、「新感覺」:別具一格的展演空間、創作形式,或觀演概念。

一年評論下來以改編為主要切入點有:《情色度假村》、《烏布王》、魏瑛娟《西夏旅館.蝴蝶書》、《哈林李爾》和《海鷗》、王嘉明《理察三世》、王墨林《長夜漫漫路迢迢》、《哈姆雷特》、《麥克白》(皆以劇名為代表,以下類推)共8篇;主要為西方經典劇本其次為現代小說所改編。

新作劇本有:《日常之歌》、《Dear God》、《美麗小巴黎》、《你好,打劫!》、《看在老天爺的份上》共5篇。

從身體為評論切入者有:劉守曜《Shapde 5.5》、《殘酷日誌》、黎煥雄《星之暗湧2014》、同黨劇團《白水》、舞蹈作品《假裝》、《空氣動力學》。共6篇。

特殊空間或環境劇場:差事劇團《吾鄉.種籽》、湯皇珍《尤里西斯機器》、黃思農與區秀詒《山瘟》。共3篇。

事實上文本、身體、空間,本為表演藝術三要素,很難截然而分,更準確說是評論切入的側重點。在比重上,從文本到舞台搬演的分析評論仍佔最多。畢竟文本分析是戲劇批評最基本的功課。目前中生代導演仍偏好經典文本改編,畢竟經典文本已經時代「認證」,有其品質。但正如「每個時代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每部跨時代改編其實也都可視為一當代作品,流露的是當代觀點。

今年台灣劇場上關於新文本的討論、得獎劇本的搬演,都漸漸有素質上的提升。個人也相當期待有更多創作文本被搬演,我們必須放在專業劇場上的標準上,給出肯切的評論,代表我們認真的期許。

至於劇場上的身體,是另一種閱讀方法;分析時更重視臨場性與物質性。我也偏向中生代作者的作品。他們的創作方式穩定,身體語言的實驗已經累積一段時間,有待被持續檢驗和繼續解讀。

新感覺是為了挖掘表演藝術更多的可能,具有實驗性難以一般分類形式的作品,加以探索。對評論者來說,也是挖空心思尋找新的、更精準的分析角度。

顯示完整資訊
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