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覺旅—巴洛克獨奏家樂團》

  • 《音樂覺旅—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覺旅—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覺旅—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覺旅—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次音樂會「《音樂覺旅》—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曲目選自2018出版計畫《音樂覺旅》,以時空交錯的概念,涵蓋了客家《採茶歌》、《綠島小夜曲》、《高山青》等在台灣耳熟能詳的樂曲,樂團邀請台灣優秀的作曲家以歌謠為主軸,西洋古典音樂風格為輔,經由樂團的詮釋勾勒出具深刻文化內涵的人文風景。例如以雷史碧基的「古代舞曲歌謠,第二組曲,貝加摩舞曲的風格」採用其中的動機、手法等,或甚是其風格,對塔塔爾族民歌《在那銀色的月光下》的樂曲旋律進行再創作或是以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序曲》對唐代古曲《將軍令》的樂曲旋律進行改編。

此音樂會最主要的精神以「時」與「空」交會的概念下,除了將台灣的歌曲精緻改編外,也將深受老巴赫影響的三位作曲家後代:威廉·弗里德曼·巴赫、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約翰·克里斯蒂安·巴哈的作品作為音樂會的主架構,除了表達一個傳承的概念外,更讓觀眾了解音樂藉由旅行產生因地域性不同而生成的特性與風格,但這些差異的背後,其中心仍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完美音樂。不僅欲透過「音樂旅行」的概念,領著樂團航向國際,更匯集了走向歐洲大陸必經的人文風景,企圖將自身比擬為走向歐洲的旅人,用《音樂覺旅》此場演出記錄沿途所見的風景,以西洋巴洛克時期音樂與東方傳統及現代音樂的結合,象徵音樂不受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藉著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東西方、古代與現代的結合,讓觀眾於音樂廳中享受破除距離與時間的旅行。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

立案日期

2004/07/29

負責人

邱浩蒼

團體簡介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創立於民國九十三年,以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教師為主體自發性地成立,積極推廣西洋巴洛克時期與古典早期音樂。目前樂團主要成員共有十八人,包括指揮一人,大鍵琴一人、弦樂十六人,並不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音樂家擔任客席演出。民國九十四年正式於全省巡迴演出,希望透過全體演奏家的努力,將巴洛克時期精緻的音樂作品介紹給所有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們。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於民國九十五年成為國立中山大學的駐校樂團,持續致力培育學校音樂人才,並透過年度演出在校園、城市與鄉間傳遞美妙的樂音以及推廣人文藝術。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