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政治藝術創作及策展實踐研究

鄭慧華

  • 批判性政治藝術創作及策展實踐研究|鄭慧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批判性政治藝術創作及策展實踐研究|鄭慧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批判性政治藝術創作及策展實踐研究|鄭慧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批判性政治藝術創作及策展實踐研究|鄭慧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批判性政治藝術創作及策展實踐研究|鄭慧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批判性政治藝術創作及策展實踐研究|鄭慧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批判性政治藝術創作及策展實踐研究|鄭慧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計畫內容:

本研究試圖重新理解與釐清當代社會中具批判性的政治性藝術創作/生產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其生產方式與傳統或過往的藝術形式有何異同,社會性意義及其所建立的美學觀點(或反美學觀點)為何?其中,當代文化生產與藝術生產中所觸及的「社會介入」與實踐範例為本研究案之考察重點,亦是研究案資料網站收集與整理的主要方向。

研究方向:

政治性與社會性之藝術創作及策展,在西方可追溯到一些獨特的歷史傳承和脈絡,例如社會主義寫實觀點的轉進、60年代的情境國際(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反文化的行動與思潮,和當代左翼的文化批判與社會學。此概念下的策展與創作結合了觀念藝術、行為藝術、新媒體等形式,並發展出有別於其他類型藝術的美學與實踐進徑(approach)。其中,無論東西方,新一代策展人、藝術家更以具彈性和具積極行動力的方式重拾社會生活與世俗中的責任與義務,他們在創作中試圖遠離商業與消費性的考量,將反思和批判意識推進至帶有「行動主義」精神和「社會介入」企圖的藝術實踐。    

這個研究調查案著重這一支創作與策展脈絡所開拓出之「獨特社會觀點」、「批判位置」、「創作方法」與「主體態度」,研究案援引文化評論者/策展人Dmitry Vilensky在其文章〈我們如何讓展覽實踐具政治性〉(How are we able to politicize exhibition practice)提出之幾項觀點為參考基礎對研究對象進行採樣與調查。其重點如下:

  1. 當代具政治社會性之藝術生產出現哪些新的溝通形式(models)、它如何挑戰社會中被既定和接受的關係,以及已被接受的美學形式?
  2. 此類創作與策展是否展示出美學與社會轉變的可能性,揭露當下世界與未來世界之間可能的差異?
  3. 它啟動受眾(觀者)發現自身即為政治的主體,但卻與直接參與政治行動的方式不同。
  4. 創作及策展成為深入的跨領域學科、知識(社會學、哲學、都市學…)互動、思考和對話的平台。它並非服從或成為其他學科或知識插圖或社會運動的宣傳,而是以另類、混合、創造性的方式提供重新認知的管道,這類型創作以日常生活中的微型政治為基礎,創造跨領域的知識分享與文化行動。
  5. 此類具政治意識之藝術創作與策展,並非受任一政治權力或美學形式的主導。相反的,它強調的是建構個人(觀者/參與者)的主體批判意識。
  6. 觀者/參與者與創作之間的關係因不同的形式策略得以延伸、轉化和被討論,它重新探索與挑戰了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界線。

本研究案以一年時間,依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成果為:

  1. 考察與蒐集:於台灣和國際考察相關之策展與創作者案例,收集資料、翻譯。包括近年來重要的雙/三年展、國際主題策劃展與藝術家個展。就觀念、方法、資源和實踐四個面向進行相關主題探討。
  2. 訪談/紀錄:進行特定藝術家及策展人的相關訪談、翻譯。
  3. 出版計劃:相關研究暨訪談之出版計畫。第一階段研究及訪談成果將於2009年12月由北美館集結出版。第二階段研究及訪談成果預計將於2010年年底集結出版,目前正與〈典藏〉出版社洽談中。
  4. 研究網站及資料庫建立:網址:praxis.tw 2010年一月正式上線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