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畫家劉國正與孩子們的時空之旅
陸孝文
陸孝文《孩子們》作品簡介
創作論述 (*內文部分引用劉國正創作論述)
畫家劉國正在國小擔任藝術老師,每天面對孩子成長,他們心理在想什麼?表情的反映出什麼?這些童年時期的「創傷記憶」如何在家庭、學校中慢慢累積?看見孤單的小孩與班上同學格格不入,被人排擠。或是愛幻想的小孩拒絕長大的內心,還有些孩子比大人都還懂事,處處都迎合同學,好像有一層安全的保護色。在教育現場常常會看見,孩子的倔強、攻擊性;孤獨或是逃避上學,他們的行為因爲缺乏愛?他們的愛去了那裡?讓他們憤怒的人也是他們所愛的人。
美術課創作過程中,透過內在自我覺察與外在相互理解,這是靈光乍現的一刻,讓愛出來。遇見孩子如果有很沉重的生命,畫出一道光,幫助面臨挑戰的孩子,創作搭配上一個最適當的距離,這就是藝術。其實人的本質其實很簡單,我們渴望被看見、被理解,然後,自在地以各種樣貌活在世界上。給孩子力量,是需要刻意的練習!藝術對我而言是接近真實的勇氣,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去擁有「一個經驗」,即完整地經歷對象的整個運動過程而達到完滿,這個經驗就具有審美的性質。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意義,連結了內心,創造出專屬自己的故事情節,在畫作若隱若現,勾勒出幻想與現實的魔幻時刻。影像和繪畫,把過去、現在、未來相互穿插、交織起來。呈現外在真實生活也探索內在小孩,讓觀者更理解繪畫所創造出來兒童的表情,直視孩子內心世界,透過畫作看見另一種愛。繪畫拋出了問題,帶著攝影機走進畫中人物的世界,與創作者跨越時空去尋覓答案。
影片簡介
《孩子們》的「們」是眾多面的鏡子,從多角度面向,反映出自我、與人的際關係,情緒的種種課題。畫畫不只是技法學習,而是一種理解與被接納。影片中的海浪到滴答滴答的時鐘聲響,孩子們與我們都在這樣的聲響裡慢慢長大,在時光裡走著,或迷惘困惑,或充滿信心盼望地執守自己珍愛的某種物事。涓滴耕耘著這些物事的同時,物事的特質也回身在我們的生命裡,留下刻痕,形塑出我們自身獨特的樣貌與光芒……,而我們幾乎無法想像,如果沒有了珍愛物事的生活,會是什麼模樣……,靈光消逝的年代時間.流動.靜止我們好奇的未來已經來過了……。
導演簡介
陸孝文,1972年出生於新竹市,1997年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美教系第一屆畢業生、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藝術創作碩士(MFA)。
- 入圍|2024年,入圍第26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台北電影節主辦
- 獲獎|2022年,獲新北市紀錄片奬優選影片,新北市政府新聞局主辦
陸孝文
LU HSIAO WEN
-
2019/09
澎湖的法國麵包(導演)
-
2015
澎湖的另一種家鄉味(導演)
-
2014
農地重金屬樂章(導演)
-
2012
開始旅行(導演)
-
2008
盡頭(導演)
-
2008
甘吱拉(導演)
-
2002
兩個人(導演)
-
2001
湖(導演)
-
2000
湖畔.眷村(導演)
-
2015
新住民紀錄片及微電影徵選,紀錄片,首獎
-
2014
角落有光,首獎
-
2013
全國優良教育影片,首獎
-
2008
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作品
-
2008
台北電影節—城市影展,第三名
-
2008
高雄電影節,入圍
-
2003
第四屆 純16獨立影展
-
2003
嚴選台灣紀錄片大賞
-
2002
地方志影展,特別獎
-
2001
文建會 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最佳文史紀錄獎
-
2019/09~2019/10
公視頻道—紀錄觀點
-
2018/09
土地關懷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