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春季新作《我們》

安娜琪舞蹈劇場

  • 2015 春季新作《我們》|安娜琪舞蹈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5 春季新作《我們》|安娜琪舞蹈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5 春季新作《我們》|安娜琪舞蹈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5 春季新作《我們》|安娜琪舞蹈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5 春季新作《我們》|安娜琪舞蹈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5 春季新作《我們》|安娜琪舞蹈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我們》的發想來自資深建築師朱鈞老師的合作邀請,朱鈞老師在觀賞舞團2014年於北美館X-Site所發表的《竹林城市-那些記得的》作品後,主動與藝術總監提出製作舞台裝置佈景的想法,「合作」的初衷,延伸到《我們》邀請安娜琪舞者們一同創作的想法,從舞者各自的創意發想出發,以結構式的編舞方法,由舞者丟出段落命題,透過討論共同將作品架構而出。

大型物件 挑戰合作默契

此次由朱鈞所贊助之舞台裝置,大小為2米長、寬、高的立方體,經設計之後,共分割為8塊不規則形之立方體,作品其中一段為舞者推滾積木與在積木上翻滾,面對如此大型且重量難搬運的大型道具,每一次排練前的搬運,還有創作過程中的嘗試,都一再的挑戰舞者們體力能耐和創意發想,幾個月的排練後,舞者們的默契和體力都增加不少。

顯示完整資訊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集合多元舞台元素 豐富作品樣貌

作品中依照每個編舞者所提供的想法,共分為聲音、翻滾、光、空間與身體、水與顏料六個段落,依照每段不同元素,有不同的應用與創作發想,編舞者與內容如下:

聲音,編舞者劉俊德

劉俊德大學主修古箏,同時為作曲家,在《我們》作品中,劉俊德從每位舞者的聲音做發想,聲音與動作都是來自於身體,透過現場收音並且經過處理後,立即播放,形成如同回音的效果,同時也運用聲音發展雙人、或是多人的配合,使聲音在作品中與身體形成有趣的回應。

翻滾,編舞者李宇杰、董怡芬

翻滾段落的片段,是演出中最受觀眾喜愛的部分。六位舞者一同搬運、翻弄各積木的不同面向,同時有一到兩位甚至是三位舞者在積木翻滾的時候站在積木上,配合積木的方向,在積木上找尋著平衡,讓自己自在地站在積木上,有時又呈現出驚險類似跌落的動作,現場觀眾無一不驚呼。此段由李宇杰與董怡芬共同創作,面對大型積木的挑戰,在工作過程中,可以看見男、女編舞者的不同思考取向,宇杰身為男生,有著過於女性的體力和力氣,因此較多層面在思考如何搬運與翻滾積木,怡芬則是著重在積木與舞者的關係上,因此也成就了如此契合與有趣的段落。

光,編舞者劉宸吟

劉宸吟是以光為思考的核心,再輔以手電筒輕巧可攜帶的本質,企圖擺脫使用手電筒的刻板方式,讓手電筒的光源展現產生不可取代性,並且讓光的展現也能有情緒。在整場全部黑暗下,只依賴手電筒光源做變化,製造了許多刺激與緊張感,演出效果也獲得觀眾好評。

空間與身體,編舞者謝杰樺

謝杰樺的背景來自於建築,對於杰樺而言,朱鈞老師的巨大模型,反倒有種親切感。一個平凡的立方體切了三刀後,可以讓人自由地玩弄,激發出想像與創意。在不同形狀的堆疊中,空間被自然地形塑了出來。就跟舞者在舞動中,於時間軸上將流動的空間感建構起來。若將積木視作都市的天際線,每位舞者就像是穿梭其中、帶著不同顏色的風,在高低空間裡染上鮮明的多變色彩。

水,編舞者林筱圓

水的段落也為本作品最挑戰的部分,為了落實舞者在水中跳舞的期許,朱鈞也特別將其中一塊積木改由強化玻璃製作為大型水缸,最初由一位舞者在水缸裡舞蹈,透過燈光的變化,營造出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

顏料,編舞者邱鈺雯

邱鈺雯在編舞時,不斷思考如何將內在的情緒透過肢體傳遞出去,因此透過顏料滴落在身體,試著傳達身體的真實情緒開始,在不同顏色的顏料下,舞者由一開始緩慢的動作,漸漸的加重精力方向變化,顏料不時地撒落在地上,如同身體情緒與經歷的延伸。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