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偶戲 目蓮
天宏園掌中劇團
傳統布袋戲是臺灣廣為流傳的特色劇種之一,常勾起早期的回憶,傳統也是一種手藝,道具戲臺雕工精緻戲偶誘人,扎實的深根操偶基礎,演著於寓教於樂,教忠教孝古典戲碼,配合時激昂時優美的古老樂器,形成一種活的民俗文化,普及的一項表演藝術,缺一不可。
隨著時代進步娛樂節目增多,無謂的創新及改變,使傳統偶戲無形之中失去該有的藝術,找回該有的感覺,發展偶戲精緻之美。
「天宏園掌中劇團」本著傳統偶戲根基,不斷創作不同形態的新戲,向上發展創作有內涵(劇情)、藝術性(操偶技巧口白文學)、可看性(適合各年齡層市場接受度)的戲碼,傳統偶戲像杯老酒越沉越香,怎樣讓觀眾接受這杯老酒,瞭解老酒的價值,一直是劇團努力共同的目標。
《目蓮》劇情大綱
古典偶戲《目蓮》故事典故起源於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又稱為「盂蘭盆節」,盂蘭盆節一詞起源於佛經中目蓮救母的故事。
報恩寺後山有一山賊,一帶作姦犯科,每每犯案前目蓮居中阻撓,山賊見目蓮是一和尚,不忍殺害,目蓮欲用佛法感動山賊,重新做人。
一日目蓮尊者,神通聽到母親哀怨慘叫,原在世時其母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餓鬼道。於是佛陀用他的神力助目連下地獄,化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炭火,無法下嚥,目蓮雖有神通,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大開地獄門救其母,受鬼叉阻礙,施法力將山賊引入地獄對抗鬼叉,大開地獄門,不料無意放走八百萬鬼魂,驚動幽冥殿教主地藏王菩薩,便請求地藏王指點,如何營救母親脫離苦海?
葉勢宏:計畫執行、編劇主演
胡振惠:演出人員(操偶)
施炎郎:演出人員(操偶)
葉宗儒:演出人員(操偶)
蔡明珠:演出人員(效果)
葉瑞雄:工作人員
陳文環:後場主唱
陳文龍:音樂總監、後場樂師
陳文賢:後場樂師(司鼓)
郭 卯:後場樂師(蕭吹)
陳文成:後場樂師(鑼鈔)
天宏園掌中劇團
1990/09/30
葉勢宏
天宏園掌中劇團成立於民國82年,臺灣少數傳統布袋戲團之一,源自於福建,演出手法表演細膩,高雄市文化局扶植傑出團隊,臺北小西園掌中劇團第三代傳人,為許王國家藝師之六徒。南區地方戲劇掌中戲比賽榮獲「團體優等獎」,團長葉勢宏亦獲「最佳主演獎」。葉勢宏為行政院文建會古典布袋戲「人才培育計畫」之前場藝生,並擔任台南市「志開國小」、「永華國小」「台南監獄」,以及高雄市「正義國小」掌中戲之指導老師。多次參與重要國際性演出,表演足跡踏遍歐、美、德、法、澳、韓、日、中國北京、泉州、廈門、漳州等重要國家。
重要活動
- 2018年 偶藝傳佛法《新目蓮救母》
- 2018年 兒童偶劇《周處回憶錄》
- 2017年 偶乾坤《戲民間》
- 2013年 雲林縣第七屆金掌獎 布袋戲競賽榮獲 最佳配樂音效獎
- 2013年 臺灣青年木偶聯合發展交流協會 第一屆監事
- 2013年 臺灣青年木偶聯合發展交流協會 第二屆常務監事
- 2011年 全國創意布袋戲競賽榮獲優等獎
- 2011年 雲林縣第五屆金掌獎 布袋戲競賽榮獲 最佳配樂音效獎
- 2011-2015、2017年 高雄市扶植演藝團隊
- 2004-2006、2008-2010年 高雄縣扶植演藝團隊
- 2010年 雲林縣金掌獎 最佳音效獎
- 2008年 雲林縣金掌獎 最佳操偶、最佳音效獎
- 2004年 英雄出少年掌中戲比賽 榮獲評審獎
- 1995年 榮獲最佳主演獎、團體優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