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行為藝術節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淨土—行為藝術節|酸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次「淨土—行為藝術節」,邀請國內外約20多位藝術家共同創造行為藝術在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多元景觀。命題「淨土」可謂「淨化之地」,也是新冠病毒疫情後的自省狀態,一方面回應全球疫情反撲下,人類如何與大自然的共生相處?以及如何重新思考「著陸」(down to earth)的過去與未來?另一方面以行為藝術創作和行為藝術論壇會的雙重實踐,試圖面對疫情下「人類自由」的喪失及在後疫情時空下展開對於土地的環境關懷、對「自由」的反思,以及從文史視角反省藝術自發性的創造能動力。其計畫目標如下:

一、行為藝術節的國際交流與在地文化視野本計劃以「行為藝術節」作為國際藝術交流與在地文化場域的行動展開,在為期四天三夜的「研討-展演」過程中,藝術家們以「移動現地創作」(moving site-specific)的方式,通過寶藏巖聚落地帶、福和橋跳蚤市場、烏來老街、紅河谷大橋等地,不僅把藝術帶進日常生活中,更開啟與觀眾的公共性對話,共同形塑在地的藝文景觀。

二、舉辦「淨土—行為藝術」研討暨論壇會,除了行為藝術的展演行動外,亦著重行為藝術的學術研究與發表,將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舉辦,並邀請臺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方偉達博士擔任學術主持,讓國內外藝術家、策展人、作家、藝評家共同參與,探究行為藝術在台灣的特色與發展。

三、成立行為藝術小組,連結國際社群網絡本計劃不僅只是策劃一場行為藝術節就結束,而是擬定成立「臺灣行為藝術小組」, 一方面作為後續行為藝術節的展演策動,以利未來行為藝術創作的延續與展現;探討大臺北地區行為藝術節定期持續舉辦的可行性。同時作為串連國際行為藝術家的溝通窗口,讓台灣行為藝術有更多發聲的社群交流與行動網絡。

四、舉辦國際行為錄像放映會,開啟行為藝術的國際對話。並在2021/12/03於酸屋公開放映影片並與在地藝術家進行交流分享,本單元邀請世界各地的行為藝術家,其中包含:以色列、緬甸、墨西哥、尼泊爾、泰國、德國……等地的藝術家,用影像和遠程視訊方式,一同探討後疫情下,人類如何共同面對這波全球性災難?重新反省人與土地之間的關懷與記憶。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作品明細表
文宣品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酸屋

立案日期

2018/09/14

負責人

李敏如

團體簡介

酸屋團隊由各領域創作者組成,2014年成形,2018年正式立案登記為藝文團體,長年在新北永和將老公寓改造為創作實驗基地,並組織青年藝術社群串聯合作及共學。命名為「酸」帶有期盼事物發酵、不畏懼青春之困頓、鼓吹思辯批判等意涵。其英文ACID亦是企圖凸顯:「令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之中」(Art Can Into Dailyness)之精神。在美學探索上,主要以身體行為、錄像、聲音藝術等,具實驗性之跨領域創作展演及策展形式來發聲。近年重要計劃如:2021「淨土—行為藝術節」、「藝造衛星—再生.著陸.阿弟樂」;2020「禽獸不如—臺灣雙年展平行展:變態路徑」、「鏈反應—展演藝術激力」、「鏈反應—邊境展演行動」、「RNA戰士信使來襲計劃」、「Enter酸屋保護傘計劃」;2019「複眼時代—第五屆機動眼國際動態媒體藝術節」、「台英臨場藝術—換屋計畫」、「日常操演—跨域創作的在地空間實踐計畫」。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