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科技劇場
張婷婷TTCDance獨立製作
本駐團計畫案聘請旅法多媒體影像設計師林經堯先生為「張婷婷獨立製作」2017年駐團藝術家,持續合作發展多媒體數位影像與舞蹈的互動實驗性創作,推出具原創性、實驗性、多元性以及前瞻性的演出製作。舞蹈科技劇場《抽屜三》於2017年12月1日至3日之間於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一共演出4場。
本製作由藝術總監張婷婷與影像設計林經堯及由洪一平教授指導帶領的「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iM-Lab研究室」進行表演藝術業界和學界的建教合作,運用多媒體影像與舞蹈做緊密結合的試驗。「駐團藝術家專案補助」是對藝術家專業的尊重,透過此次專案補助,本團能夠藉由林經堯的多媒體影像設計長才,有延續性的發展跨界合作的創作。
駐團藝術家林經堯與編舞家張婷婷在2017年度製作的創作歷程中,著重在將科技運用在舞蹈作品中,並從藝術面與技術面兩個方向的研發和整合,為期一年的規劃及執行,包含下列幾項重點特色及效益:
1. L型全息投影牆與投影機成像的執行
編舞家張婷婷、影像設計林經堯以及舞台設計陳威光,利用大型排練場空間,進行舞台裝置L型投影牆的懸吊和執行。在排練場進行影像測試時,本製作以2台Full-HD15,000高流明投影機進行背投,將影像呈現在L型全息投影(Hologram)投影牆上。L型投影牆是由10片壓克力板懸吊拼接而成,壓克力板(單片120公分寬、240公分高),拼接成短邊480公分總長、長邊720公分總長的大型L型牆面。L型裝置的內部地面,以白色舞蹈地板進行測試,以利呈現多媒體影像的主視覺設計。並於正式演出時,將大型L行投影牆內地板改成黑色舞蹈地板,並將地板增加30公分的高度,並以三台Full HD17,000高流明投影機進行投射的方式呈現;觀眾佩戴紅藍3D眼鏡進行觀賞。
2. 動態攝影機的運用,舞者與多媒體影像現場即時互動演出
本製作使用四台動態捕捉(Motion Capture)攝影機,捕捉舞者舞動的狀態。舞者們需要配戴小型的感應裝置,透過駐團藝術家林經堯及其助理黃郁傑、張欣嘉等人自行研發的影像互動程式進行測試,透舞動肢體呈現影像,並經由不斷的修正,營造出一個超現實的想像空間。
3. 自行研發新系統和程式撰寫
駐團藝術家林經堯及其團隊所研發的系統,包含所有程式的撰寫和程式軟體之間的整合,對於將科技的技術運用在劇場表演實務和執行上有實質和顯著的效益,並且能夠提高作品國際巡演的可能性。
「張婷婷獨立製作」近年來致力於舞蹈與不同領域藝術家的跨界合作,致力發展舞蹈劇場創作的多元性,這一年與駐團藝術家林經堯工作的過程當中,本計畫重點放在舞蹈與多媒體影像的排練測試,由於科技實驗在硬體器材需求和所需要的經費比較高,在排練測的試過程中,無論多媒體的錄影或投影皆需要透過與舞者實際配合排練。因此本計畫提供一個全面性地的溝通平台,進而實踐更完整的藝術創作理念,提昇整體創作的品質。
在現今21世紀全球化的世代,人類的生活中充斥著高科技3C產品和虛擬的網路世界,劇場表演、舞蹈身體的轉型和虛擬實境的世界都是我們面臨的課題和挑戰,無論科技與舞蹈結合的試驗是否能夠成功,這樣跨界的表演藝術的創作具有其前瞻性、原創性的價值和指標性的意義。
在此,本團特別感謝國藝會對本案的補助和支持,有駐團藝術家的加入,讓本團2017年的年度製作,無論在藝術性和品質都上有實際效益的提升,除了增加整體製作在執行面上的流暢度,更增加作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希望透過科技與舞蹈的跨界結合,能夠帶領觀眾進入一個嶄新視覺與表演藝術的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