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戰後雙連在地記憶--口述歷史調查計畫

王庭珊

  • 再現戰後雙連在地記憶--口述歷史調查計畫|王庭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再現戰後雙連在地記憶--口述歷史調查計畫|王庭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再現戰後雙連在地記憶--口述歷史調查計畫|王庭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再現戰後雙連在地記憶--口述歷史調查計畫|王庭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再現戰後雙連在地記憶--口述歷史調查計畫|王庭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再現戰後雙連在地記憶--口述歷史調查計畫|王庭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再現戰後雙連在地記憶--口述歷史調查計畫|王庭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再現戰後雙連在地記憶--口述歷史調查計畫|王庭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雙連」,舊名為「雙連陂」,其地理空間橫跨現在的大同區與中山區交界處,在日本時代大正4年(西元1915年)因淡水線鐵道於雙連增設「雙連乘降場」後,因位於大稻埕東北方而成為其貨運的轉運站,亦是前往霞海城隍廟進香與觀光的主要交通的出入口。戰後改為「雙連火車站」,因其交通便利,吸引外地人來此地定居並發展出鐵工產業,其興城街甚至有「打鐵仔街」之俗稱,直到淡水捷運線的興建及臺灣經濟的轉型,相關產業才逐漸沒落與轉型。

近年來隨著舊居民的人口老化與凋零,雙連此一地區歷史記憶的傳承面臨佚失的危機,為此進行此一「再現戰後雙連在地記憶—口述歷史調查計畫」,希藉由在地指標性人物的訪談與口述歷史的撰寫,保留過往珍貴的照片與故事,為雙連留下人、事、物的歷史。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