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季.花.繫》樂曲創作計畫
《台灣四季.花.繫》(Formosa Four Seasons)是作曲家洪郁閎於2025年受「台灣音樂世紀樂團」委託創作的作品,透過四個樂章描繪台灣春、夏、秋、冬的四季風貌,並以「花」為主軸,結合各地代表性花卉與當地族群的民謠,展現音樂與土地、文化的緊密連結。
第一樂章〈春.油桐花.情竇初開〉描繪新竹峨眉鄉六寮古道盛開的油桐花,象徵春天初萌的愛意。作曲者運用清新的旋律與客家童謠〈月光華華〉的音型結構,營造出細膩柔和的春日氣息。
第二樂章〈夏.鳳凰花.離別〉聚焦屏東潮州鳳凰花盛開的畢業季節氛圍。藉由哀愁的旋律與排灣族古調〈思念如此孤單〉的融合,刻畫青春告別時刻的離愁與懷念,並呼應當地原住民文化背景。
第三樂章〈秋.芒花.堅定的生命力〉則以新北貢寮至宜蘭頭城草嶺古道的芒草景致為靈感,呈現芒花堅韌與療癒人心的特質。樂章中巧妙嵌入台灣民謠〈丟丟銅仔〉的動機,賦予音樂古道記憶的詩意回聲。
最終樂章〈冬.落羽松.神秘〉描寫桃園大溪落羽松大道的靜謐景致。作曲者透過空靈質地的樂音,營造出進入秘境般的感受,並向在地歌手鳳飛飛致敬,引入其翻唱之〈月夜愁〉旋律(原為平埔族歌謠,後由鄧雨賢改編),為整部作品劃下情感深厚的句點。
此作編制為鋼琴三重奏:小提琴、低音提琴與鋼琴,透過不同樂器聲部的交織展現台灣四季的多元樣貌與文化記憶。
作曲家:洪郁閎
他是一位善於在音樂中描繪「畫面感」的作曲家,並常在作品中融合哲學、文學和當代社會議題。
他曾獲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青年音樂創作競賽首獎、微電影鑫馬獎最佳配樂、新北市文化基金會新北市歌謠編曲比賽第三名、台灣合唱協會新韻之聲詞曲創作甄曲優選(並獲美國在台協會邀請,於美國賓州大學校友合唱團暨成功大學校友合唱團交流音樂會,發表得獎作品)。他曾連續三年為教育部全民美育旗艦計畫編寫管弦樂組曲,也曾入選ISCM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國家交響樂團(NSO)一分鐘交響曲計畫、衛武營當代音樂節陳銀淑作曲工作坊、時間藝術作曲工作坊等。
他的音樂曾在亞洲、紐約、柏林與布魯塞爾等地演出。曾合作過的指揮、樂團與音樂家包括:準.馬寇爾(Jun Märkl)、呂紹嘉、張尹芳、葉政德、張智堯、吳昱德,臺灣國家交響樂團(NSO)、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那娜擊樂二重奏、黃皚雲、華姵等。曾參與過的戲劇製作包括: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沈浸式劇場《浮世百願》等。
他先後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作曲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研究所作曲組,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博士班作曲組。曾師事宋婉鈺、王毓璨、林岑陵、潘家琳、林梅芳、陳立立。他的作品亦曾接受Unsuk Chin、Anders Hillborg、Manos Tsangaris、Chen Pi-hsien 等國際音樂家指導。
台灣音樂世紀樂團
2019/12/26
余涵雯
2015年由旅德鋼琴家余涵雯發起,至2019年正式立案,以「社會共融、藝文共生」為理念,辦理古典音樂公益演出與國際交流演出活動,集結相同理想的藝術家組成「Ensemble Taiwan台灣音樂世紀樂團」,透過公益展演扶植陪伴與國際交流共製。
2015-20年間在臺灣舉辦5場大型公益音樂會,全數票款捐贈公益團體,21年更是走入社區,與社會團體合作,透過音樂展演扶持陪伴社區角落,並且開始進入大學院校做古典音樂推廣演出。主辦或受邀之公益音樂會弱勢團體捐款在2014-2025間已超過250萬。其中2019年在歌劇院大劇院之「冬陽」為集結300音樂人-合唱團、樂團以及戊己劇團新馬戲特技舞者的大型跨界製作。國際交流方面,Ensemble Taiwan 長期與國際知名演奏家合作,致力於推廣國際共製與交流,2018年6月於柏林初試啼聲獲得絕響,2019年更進一步邀請國際年輕音樂家與享譽世界盛名的Kronberg Academy的藝術總監Friedemann Eichhorn和柏林愛樂前中提琴首席Máté Szűcs,共同演繹臺灣與德國經典樂曲,透過音樂展演呈現東西方音樂風華。
本團自2019年首次以跨界模式展演大型公益音樂會後,便持續發展跨界演出企劃。2022年五月與戊己劇團特技舞者的跨界製作《雙管齊夏》被桃園管樂嘉年華評選為「光點團隊」。2022《致遠方的愛人》音樂會雲劇場跨域線上展演集結台、德兩地菁英製作,獲英國媒體好評。2023跨界影像、藝術創作、雜耍及音樂的企劃《秋日樂影》為「大台中表演藝術場館升級」獲選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