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再生-複數元的識野》臺灣.澳門區域性的知識建構與對話
賴依欣
賴依欣「《末日再生-複數元的識野》臺灣.澳門區域性的知識建構與對話」計畫簡介
2013年,我(賴依欣)提出「《末日再生─複述元的識野》─台灣・澳門區域性的知識建構與對話」,概念始於2012年末曾被預知為即將發生的世界末日,其中的預言、信仰或傳說,宣稱地球、世界和人類在2012年末將發生全球性的災難與變化,雖然該預言不攻自破,但「末日論」提供了我們重新思考、觀看這個世界的一個方式,並省思人類生存和環境等問題,在這個計劃中,希望能透過思考「再生」一詞,探索在當代社會與環境裡,尤其是我們所生活的區域或國家,如何在面臨困境或絕望時建構新的可能性,在這之中「末日」與「再生」的詞彙意涵在這個特定的時代裡所指涉的意義,其實早已不同於過往數十年間的思考,甚至在不同區域或國家都擁有各自不同的環境、生存狀態和主體關懷,皆建構了末日與再生的時代性知識,亦形塑一種屬於當代的「再生思考」,無論是在社會、生活面向與重生的精神性等等,皆呈現「再生」一詞在此一年代的重要性。
末日與再生,看似是兩個對立的端點,之間卻包含了許多人類生活與生存的問題,在這個計畫中,我選擇了澳門進行駐地研究與交流,澳門在過去數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歷葡萄牙殖民統治後,於1999年回歸中國,今日所依附著龐大的博弈事業與觀光產業,使它不論是在歷史、文化、都市紋理與城市空間中,以及全球化資本主義和殖民回歸後的影響下,有不同層面的城市發展與經濟再生的過程。2014年間,我總共往返澳門四次,每次停留的時間從一周至一個月不等,針對「末日再生」進行主題性的研究,在探索澳門的過程中亦融合對台灣的觀察,且針對主題探索兩地相關的作品,思考末日和再生在當代澳門和台灣的社會、文化、環境或經濟發展中所展現與形成的意義,其中的分析包含歷史、經濟發展、景觀城市與當代神話等面向,期盼可以作為我們探究當下知識建構的路徑,並在全球化的發展中,思考並找到自己相對應的位子。
賴依欣「《末日再生-複數元的識野》臺灣.澳門區域性的知識建構與對話」活動紀錄:此次駐地澳門,有幾次機會受邀至澳門大學進行講座,與學生討論「城市裡的再生空間」,分享台灣和澳門的案例,並參與去年(2013)至澳門參加「駐校計畫」的成果發表,學生在去年學習氫版印刷後,將澳門影像以氫版印刷印製為書籍和明信片,今年公開發表並舉辦記者會。
賴依欣「《末日再生-複數元的識野》臺灣.澳門區域性的知識建構與對話」活動紀錄:此次駐地澳門,有幾次機會受邀至澳門大學進行講座,與學生討論「城市裡的再生空間」,分享台灣和澳門的案例,並參與去年(2013)至澳門參加「駐校計畫」的成果發表,學生在去年學習氫版印刷後,將澳門影像以氫版印刷印製為書籍和明信片,今年公開發表並舉辦記者會。
賴依欣「《末日再生-複數元的識野》臺灣.澳門區域性的知識建構與對話」活動紀錄:於澳門合作之機構Creative Macau舉辦公開座談,現場有大約15位民眾參與討論,紛紛分享自己生活的經驗與觀察到的澳門問題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