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小鎮嘉德阿威亞》臺韓共製演出交流
NanaFormosa 擊樂二重奏
《漂浮小鎮嘉德阿威亞的一天》以NanaFormosa 擊樂二重奏擊樂動能為創作核心,以「探尋臺灣物件的聲音」結合電聲影像計畫,將臺灣物件、影像為素材,以島嶼、海洋文化概念下,進行交流創作計畫。臺灣的研發與製作在國藝會「跨域創新專案」支持下進行與臺灣四位作曲家的四首樂曲創作,將於2024/8/31-9/7於2024聲徜音樂節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聯合餐廳展演空間1樓完成結合聲音展覽與現場演出。韓國演出則K-Music Makers邀請SNU Performing Art Center共同支持,進行韓國作曲家的一首創作,以及10/23-26於始興市SNU藝文中心進行影像音樂作品韓國的《禮佛》與《漂浮小鎮嘉德阿威亞的一天》音樂版演出、一場作曲家交流與一場音樂加演奏工作坊。
NanaFormosa 擊樂二重奏
2012/09/14
張育瑛
2023:《擊空明兮溯流光》獲廣藝基金會第一屆「雲舞台獎」音樂類
2022:錄像線上音樂會《超擊親密‧開箱沙龍》、《擊空明兮溯流光》。
2021:電子音樂與視覺藝術作品《聲響藝術節開幕展—混沌‧誕生》。
2020:2020 台灣作曲家新曲《亞原聲的當代凝望》、受邀「第14屆斯洛維尼亞斯洛維尼亞BUMfest打擊音樂節」演出演出與授課2020 台灣作曲家新曲《亞原聲的當代凝望》
2019:出版那娜擊樂二重奏第二張專輯《懷月之心》,由環球唱片發行
2019:受邀演出盧森堡國際擊樂比賽30週年系列音樂會、於誠品表演廳舉行第四屆冬季學園音樂會《繁花聖殿-巴洛克與當代擊樂之夜》
2018:受邀波蘭國家擊樂年會講課與演出、受邀法國第20屆歐洲之聲銅管打擊樂節Eurocuivres Académie & Festival演出與大師班
「Nana」一詞所傳達的意義,一為西洋語系中「女子」的俗稱,二乃向法國作家左拉(E. Zola)創作「娜娜」一書與日本漫畫家矢澤愛(Yazawa Ai)作品「Nana」致敬,此兩部皆委婉詮釋女性主義的多元層次;「Formosa」則是葡萄牙語讚嘆台灣為「美麗之島」的優雅暱稱。NanaFormosa,充分表達此團體的特點:原生於台灣的女性專業擊樂演奏家。
該團由擊樂演奏家張育瑛與鄭雅心於2009年所組成,同年二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辦「育瑛雅心擊樂二重奏之夜」音樂會初露啼聲、廣受佳評,並前往歐洲參加國際擊樂最大賽事-盧森堡擊樂大賽,榮獲二重奏組銅牌,為史上首次由台灣人組成之隊伍在此比賽中獲獎,此後活躍於國內外音樂舞台。
重大展演曾受邀盧森堡「巴洛克音樂節B-days」(2010)、「瀋陽國際打擊樂節」(2010)、廣州星海音樂院音樂廳「雙鋼琴雙打擊樂音樂會」(2011)、法國里昂「Résonances Infinity音樂節」(2012)、法國「Eurocuivres歐洲銅管打擊樂節」(2014),跨界製作「多邊蔓延系列」(2013),台北市中山堂演出「擊壤方城逍遙台北」(2014),受邀演出、教學於法國「歐洲銅管擊樂音樂節與學園」、日本十勝「安倍圭子音樂節與學園」(2014),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舉辦「那娜擊樂冬季學園」與「琴深至擊 - 鋼琴與擊樂重奏篇」(2015),十一月受邀美國聖安東尼奧參加全美擊樂年會,在密西根大學與Interlochen藝術學院巡迴演出。2016年一月於花蓮聲子藝棧舉辦「第二屆那娜擊樂冬季學園—紋擊起舞」,全台首創舞蹈與擊樂跨界營隊。2017年五月於國家音樂廳演出「TIPC臺灣國際打擊樂節—石琴與木琴的對話」擊樂二重奏音樂會。九月「JPG實驗室」發表,與劇場導演李銘宸、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作曲家邱浩源共同製作「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擊樂劇場。2018年三月受邀「波蘭國家擊樂年會」講課與演出,七月受邀法國「第20屆歐洲之聲銅管打擊樂節Eurocuivres Académie & Festival」演出與大師班教學。2019年二月誠品表演廳舉行第四屆冬季學園與音樂會「繁花聖殿-巴洛克與當代擊樂之夜」,十一月受邀盧森堡、德國演出。
2014年由雅砌音樂發行首張專輯《謐光》及風潮唱片發行《多邊蔓延》跨界專輯。2019年由環球音樂發行第二張專輯《懷月之心》,入圍2020年第31屆傳藝金曲獎最佳編曲、最佳作曲、最佳錄音三項 大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