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

立方文化有限公司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音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此次的展覽《造音翻土ー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分別於臺北北師美術館(展出日期2014/22~4/20)以及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日期2014/6/7~9/14)展出。研究及策劃團隊以為期一年的田野硏究與史料收集、準備,主要以探索台灣戰後的聲響流變軌跡以及其延伸或反映出的文化思想內化演變過程的展覽。

《造音翻土ー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展覽結合了文件、檔案與藝術創作,呈現並探索戰後台灣聲響文化運動的脈絡。展覽中除了研究團隊蒐集來的唱片、海報、傳單、紀錄片等文件之外,並邀請了十七組聲響、視覺創作者,以藝術創作延伸與拓展展覽的思索面向(北師美術館時展出十五組,於高美館展出時,增加了陳懷恩導演及黃孫權+複島團隊專門為高雄場展出的作品)。本展所欲提出的,並非是要建構一套完整的台灣聲響文化歷史或編年史,而是一種「聆聽與解釋台灣聲音的態度」,嘗試透過聽覺感知進入歷史之中作翻轉,並且期待它可以是邀請討論的起點。

展出內容的各種檔案文件數量非常龐大,裡面能夠被細細閱讀的資訊也非常多元。展覽區塊伴隨著展開五個區的子命題,拉開一個整裡過後的脈絡,透過音樂/聲音/聲響的製造所能夠敘述記錄的那些台灣的時代內容,並不像是在陳述一個既存的歷史,更像是透過這樣的翻、掘、找,以聲響挖掘為主軸去討論每個複雜的交匯當下更為細緻的景象。那些各個時期特意被壓抑掩蔽的聲音和隨其產出的破口,或是由於政治因素所產出的聲音,和各種逃逸的路徑,關乎思想、文化、意識、情結等各種可能的理由,當時那些被禁止的聲音,反倒作為此展開始的一種線索,在各個時期的轉變,包括從被禁止到試圖找出所謂屬於自己(台灣)的聲音的本土化過程,再進一步思辨討論何謂真正的本土以及其必要等等,混雜的脈絡下闡出具有時間感的過程,很像是在拆解不間斷的時空中發展出那些透過聲音表達的脈絡翻轉,同時這些無論是規訓或是叛逃的聲響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和行為的濃縮表現。

《造音翻土ー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在南北兩地的展出均吸引非常多的人潮,觀眾對於台灣聲響的探知和興趣非常熱烈。也因為展出內容龐大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層次,從戰後的熱門金曲文件、具有代表性的陽光、雷蒙合唱團,1970年代的水晶唱片所發行的聲音收羅企劃〈來自台灣底層的聲音〉、由張照堂所拍攝紀念陳達的紀錄片、地下社會區所展示的報導及春天吶喊、野台等音樂祭,到各種以聲音創作、記錄時代的藝術家們等,此展區分成五個子展區,透過對於台灣聲響的深入翻掘整理,策展團隊試圖能夠進一步地進行對於自身歷史的反思以及重構能力,以聲響作為連結社會的核心內容。此展讓觀眾能夠聆聽閱讀的展出文件、檔案和作品亦是非常多元,故許多觀眾都在展覽流連許久,甚至分成好幾天來參觀,整體展出預期能夠讓觀眾透過這樣的聆聽閱讀,回歸到聲響與社會甚至台灣歷史的思辨及整理。

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第二次展出更特別加入以及增改了以下部分:

  1. 「水晶唱片」文件展區因應空間,故能夠將更多的歷史資料及文件展出。
  2. 高雄在地的導演陳懷恩以台灣新電影的紀錄片回應屬於時代的聲響影像裝置作品。
  3. 黃孫權和複島團隊則是租用了一台舊式點唱機播放他們所尋覓錄製出屬於高雄獨有的聲音記憶。
  4. 澎葉生(與蔡宛璇共同合作)於台北展出的作品《台北聽三遍》;高雄場則改為展出更具有在地性的《聽見桃山》、《六堆》及《穿梭美濃一串場短片》三件作品。

北師美術館開幕活動邀請參展的藝術家黃大旺和朱約信(豬頭皮)進行現場表演;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展覽開幕活動中,邀請到有參展的聲音創作者朱約信(豬頭皮)進行現場演唱,延續其展出中對於本土聲音的思考,即興又富有趣味的表演讓現場參與開幕的民眾與來賓非常熱烈。

《造音翻土ー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兩檔展出作品之形式打破一般視覺藝術之類型框架,從聲響、檔案文件、歷史資料、作品的並陳表述各種複合式面向,以五個子命題與觀眾進行另一種思考對話,試圖建構一種關於台灣自身內在的聲音脈絡考察,並突破聲音展出的限制,重新探討展演的可能性。

顯示完整資訊
展場圖片
活動紀錄
文宣品
新聞稿
成果追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