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回來》鄭文豪 2024 創作計劃
鄭文豪
計畫的發想源於家中長輩相繼罹患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的經驗,照護的過程中,讓我意識到老化與身體機能衰退的關聯。帕金森氏症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好發於高齡的長者,隨著歲數的增長,腦細胞、神經細胞的快速死亡,將會從慢性神經退化,四肢僵硬慢慢惡化成失智,這樣漸進式的死亡,如同一台故障的機器,演示著肉體的緩慢凋零。當我看著家中的長輩,手持輔具以一種相當遲緩的速度拖著無力的雙腳,僅僅是為了獲得前進的動力時,人似乎又回到了一種最原始的狀態,回到了最初學習如何走路的記憶,這一刻,在我腦中盤旋著一個問題,人的失能,究竟是不是一種故障?
本次創作計劃的背景奠基在現代社會高齡化的處境,以疾病與人類之間無可避免的「故障時間」為題進行延伸。人類老化、獨居、疾病等關聯為始,以機動藝術為核心,透過拾取與拼裝的創作方法,結合機械動力與現成物等材料,開啟機械動態與人體運動之間的轉換工程。其中,我試著從人最初學習的動作「走路」為出發,緩慢踏入獨居老者居家生活空間,在個體到群體所衍生的社會現象中,標的出人口老化、疾病、機動藝術三者之間的鏈結,藉此反思全球化浪潮中勢不可擋的銀髮海嘯,同時也試著為正在照護與被照護的個體,留下一些曾經存在過的足跡。
「《等我回來》鄭文豪 2024 創作計劃」作品:《再見》,馬達、金屬五金零件、木、地毯、延長線、皮革、塑膠、針線、瓷土、骨灰、燈泡、棉被、成人尿布、輔具、影像輸出、拾得物,450 × 125 × 95(cm),2024
「《等我回來》鄭文豪 2024 創作計劃」作品:《再見》,馬達、金屬五金零件、木、地毯、延長線、皮革、塑膠、針線、瓷土、骨灰、燈泡、棉被、成人尿布、輔具、影像輸出、拾得物,450 × 125 × 95(cm),2024
鄭文豪
ZHENG Wen-Hao
-
2024/09
再見
-
2022/12
震盪之前
-
2022/11
城市採集交換計劃—造城
-
2022/11
走一圈的雷
-
2022/11
十二分之一的黏著
-
2022/07
Swing
-
2022/07
牆後
-
2022/07
偏軸華爾滋
-
2022/07
暗渠迴旋
-
2021/03
漫遊者:重量
-
2022/12
臺北美術獎 入選
-
2022/12
世安藝術創作贊助獎
-
2021/11
桃源美展 立體造型類 佳作
-
2021/11
第四屆北藝大麗寶當代雕塑獎 入選
-
2021/08
北藝大流域美學淨河垃圾藝術嘉年華 藝術品類 首獎
-
2020/10
第三屆北藝大麗寶當代雕塑獎 特獎
-
2020/08
第三屆北藝大妖山混血盃 優選
-
2020/06
全國美展 綜合媒材類 入選
-
2019/08
台中港區新貌獎 入選
-
2022/12~2023/02
<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2022/11
<第五屆北藝大麗寶當代雕塑獎>:北藝大地下美術館,台北,台灣
-
2022/11~2022/12
<冶煉是水氣>:鄭文豪 劉書妤雙人聯展 新板畫廊,新北,台灣
-
2022/10
<韓國水原國際藝術節>:聯展,台灣單元,水原美術館,韓國
-
2022/07~2022/08
<震盪之前>:鄭文豪個展,水谷藝術,台北,台灣
-
2021/11~2022/11
<桃源美展> : 中壢藝術館,桃園,台灣
-
2021/11~2022/11
<第四屆北藝大麗寶當代雕塑獎> : 北藝大地下美術館,台北,台灣
-
2021/10~2022/10
<當代一年展> : 線上展,台北,台灣
-
2020/11
<第三屆北藝大麗寶當代雕塑獎>:北藝大地下美術館,台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