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密碼」

  • 「布農。密碼」|阿之寶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臺灣的布農族有許多令人引以為傲的成就與智慧,在文化藝術上,最具代表性且為大眾所熟知的,無非是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Isilulusan(祭事曆,或稱板曆)。尤其是祭事曆圖紋,普遍被應用於布農族群各地部落裡,舉凡公部門或學校的建築牆面上、道路或邊坡圍牆、部落入口牌坊……等。

1925年,《臺灣日日新報》首度於報紙上展示布農族的祭事曆,這個長型的木板,上面有布農族加年端社祭司Talum Mangdavan承襲自父親Laung Mangdavan的傳授而製作的圖文字創作,記錄布農族傳統的祭儀時間與內容,其中又以小米種植時序為主,如開墾祭、播種祭、撒播之月、除草祭、收穫祭等。

目前Laung與兒子Talum的兩件祭事曆,已被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以及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本書透過五年田野調查,追索存留於世的7件祭事曆,以及創作祭司家族後代現況。

顯示完整資訊
封面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阿之寶有限公司

立案日期

2012/12/14

負責人

陳秀美

團體簡介

阿之寶設計工作室創立於1995年,團隊成員以其專業——美編設計、包裝設計與展場設計,屢獲公私單位委託執行專案。曾設立獨虎出版社,出版《台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並獲2001年英國國際郵展文獻類大鍍金牌獎。   

2006年創立「阿之寶手創館」拓展經營層面,除繼續接受委託設計,同時蒐羅全台手作品牌產品,提供第一線交易平台,定期舉辦講座,邀請專業手藝達人示範,充滿人文氣息與在地關懷。2009年以推廣藝文活動為職志,成立「阿之寶小空間」,整修50年歷史的雙層木造老屋舉辦展演活動,主題跨及設計、工藝、社會、生態、歷史、人文等領域。2016年以活版印刷為概念研發「活印盒」、「老師傅的排版桌」商品,獲國內外多項設計大獎。

2018-2019年承辦多件原住民族相關專案,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來自 MaiAsang 的聲音——布農族音樂 特展」、花蓮縣文化局「布農。回家——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調查成果展」,2020年「布農族『祭事曆』原鄉的故事」調查計畫案亦獲文化部補助。 2021年正進行「布農。密碼」特展與紀錄片之拍攝籌備。

重要活動

1. 策展計畫

  • 2023年 布農。密碼——與月亮的約定特展(文化部補助)
  • 2023年 藝以人揚——臺北市110年度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授證特展(臺北市文化局)
  • 2022年 藝湛登峯——111年度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特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2022年 技藝傳薪——110年度重要傳統工藝傳習成果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2022年 布農。回家——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調查成果展(花蓮縣文化局)
  • 2021年 藝湛登峯——110年度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特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2020年 匠心具足——臺灣傳統工藝特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2020年 花蓮縣布農族舊社領域復返計畫成果展(花蓮縣文化局)
  • 2019年 來自Mai'Asang的聲音——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特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 計畫統籌

  • 2023年  玉山國家公園原住民族地區傳統地名與文化意涵專書編撰暨印製出版案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2023年「112年南投縣布農族—民俗、口述傳統暨傳統知識與實踐」普查計畫(南投縣文化局)
  • 2022年「臺灣小米!種起來!」臺灣小米復種計畫(阿之寶有限公司)
  • 2022年 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祭事曆」創作祭司Laung Mangdavan石板墓穴及家族石板屋、U-bunuaz舊遺址傳統石板屋調查研究計畫」(南投縣文化局)
  • 2022年《布農。密碼》專書(國藝會)
  • 2022年《布農。密碼》紀錄片拍攝(原住民族委員會)
  • 布農族「祭事曆」原鄉的故事調查研究計畫(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