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患者──與病的發生練習〉散文創作計畫
廖智賢
「活像個憂鬱患者之後,無需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的成為自己。」
這句話,是我從人生最低谷慢慢摸索、學會與自己和解後的領悟。曾經,我在情緒深淵中浮浮沉沉,直到逐漸適應、接受,才真正理解什麼叫做走出來——不是回到過去的我,而是重新定義了一個全新的自己。
憂鬱,讓我暫停了原本的生活節奏,也讓我更深入看見自己的脆弱與需要。過去,我是一位編輯企劃,擅長文字,生活看似有條不紊。當診斷書寫上「憂鬱症」三個字時,我卻完全無法應對。沒有人可以詢問,網路上的資訊零碎又混亂,我只好帶著不安與恐懼,開始這段不請自來的「同居生活」。直到願意就醫,接受治療,一切才慢慢有了改變。
我想把這段經歷,獻給正在低谷中掙扎的你。憂鬱症並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與其視它為敵人,不如把它想像成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它用自己的方式來提醒你什麼該放下、該面對,然後,它也終將回到屬於它的地方。
請相信,治療不是懦弱,服藥也不可恥,重要的是我們仍願意前進。無論是走曲線或直線,終點都是為了「好起來」。
我寫下這些,願讓人知道:憂鬱症患者不是厭世者,往往是比誰都在乎世界的人。我的紀錄裡,有掙扎、有疼痛、有衝突,但更多的是溫柔與關懷。而我,也透過這些文字,再次拾回了自己——並且,更好地成為自己。
廖智賢
Chih Hsien Liao
-
2019/01
小說集《重修舊好》出版,秀威資訊發行
-
2016/05
《小典藏》141期特約作者
-
2015/10
非常木蘭 網站特約作家
-
2014/10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4年第二期常態補助-「重修舊好」短篇小說創作計畫
-
2013/11
《旅讀中國》「專題報導」專欄
-
2011/01
《JM朱銘美術館季刊》No.44、45、46 「四通八達」專欄,No.48「覽遍群館」專欄
-
2011/10
食尚玩家《跳上公車趣旅行》之〈公車旅行 達人旅誌〉專欄
-
2010/06
《明日的記憶》國科會98年度公開徵選計畫成果專刊〈山上打鼓,四方共鳴──優人神鼓舞作資產數位典藏計畫〉、〈昨日「卒業報文」,今日農業史料〉
-
2008/05
《JM朱銘美術館季刊》No.34-40
-
2018/04
台中港酒店「傾憶訴港灣,詩寫台中港」新詩徵文銀賞
-
2014/06
「夢想!北門」北門周邊創意設計網路競圖活動-複合媒體組佳作〈戀戀北門〉
-
2012/11
2013中華電信創新應用大賽/短篇小說〈過山〉
-
2011/09
2011竹塹文學獎-短篇小說佳作〈口袋〉
-
2010/12
國科會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數位島嶼,圖文徵件入選
-
2010/12
國科會「科普閱讀年」徵文活動-文學類優選
-
2009/10
客委會「桐遊客庄」活動,圖文徵件入選
-
2008/03
97年度救國團大專優秀青年
-
2008/02
經國先生與台灣徵文比賽-學生組第二名
-
2020/07~2020/10
教育廣播電臺60周年特刊「聲動60」/專刊編輯
-
2016/11~2018/12
2016發現臺北「老得起的社區」專刊編輯
-
2015/11~2018/12
2015發現臺北「社區組織 × 在地服務」專刊編輯
-
2014/07~2018/10
《風味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出版-共同作者
-
2014/03
《中強光電藝術文化基金會 2013年刊》
-
2013
《2012聯合勸募年刊》,聯合勸募協會出版
-
2013~2014/02
《聯合勸募會訊》,聯合勸募協會出版
-
2011/09
《數位鬥陣》,國科會出版
-
2011/12
《小旅行 大感動 從青年壯遊點出發》,青輔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