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

竹圍工作室

  • 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竹圍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竹圍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竹圍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竹圍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竹圍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竹圍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竹圍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竹圍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竹圍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竹圍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蕭麗虹40年收藏展出版計畫|竹圍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書《不良嗜好:收藏台灣藝術40年》之出版,緣起於作者蕭麗虹於70歲的生日宴會上,現場與貴賓好友之間敘舊與暢談藝術。當下領悟自己在台居住的40年生命經驗和藝術圈發展層層扣合,為生活增添樂趣之餘也逐漸把藝術當成個人志業。蕭麗虹因此著手回顧過去40年參與藝文的脈絡與故事,然而可以回顧的面向太多,先從她與藝術結緣的「收藏」開始。本計畫於2017年4月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出版項目補助,原訂協同双方畫廊展出約75件藝術藏品與背後的創作故事。然因市場變化,展覽規劃必須推遲,本書因此獨立於展出,以商業性出版來倡議「藝術收藏」的價值。作者從個人經驗,鼓勵讀者能從另一個角度來「消費藝術」,以購買支持新世代的藝術創作,讓他們的創意能量能夠持續累積、發酵,從而發揮藝術的公共性與社會影響力。

《不良嗜好:收藏台灣藝術40年》以作品購得的背景來耙梳作者蕭麗虹在台灣生活40年的環境變化與心境轉變,以個人的小故事對應整個大環境的變革。本書共分為五大部分,簡介如下:
•第一章:1976-1985中西交融的身份認同。本章述說作者剛抵達台灣定居,加上當時戒嚴時期的台灣社會,以及嫁入大家庭的心境變化,她如何從家人、家庭、參與文化活動、欣賞與收藏藝術品等開闊自己對西方現代藝術的視野,以及創新個人創作表現。
•第二章:1986-1995西方思潮的落地生根。本章述說作者接觸藝術領域,從陶藝著手,並慢慢地找到生活中的樂趣,以及認識許多藝術家及他們的藝術作品,逐步真正地體會到在台灣落地生根的體驗與意義。
•第三章:1996-2005風起雲湧的當代表現。本章述說1996年至2005年台灣的社會轉型、政治輪替、文化政策建構與藝文設施的興建等,此時的藝術氛圍開始朝向自由創作,藝術家更大膽嘗試複合媒材創作,創新的替代空間也陸續興起,作者回顧過往十年的藝術情感與期待,體會到自己也成為一位被認同的台灣文化人。
•第四章:2006-2007不按牌理的Y世代。本章述說作者期許藝術家應接觸多元的世界,並感受與壯大自我的藝術力量,藉由視覺藝術發想獨特創意,並轉換與創新社會。
•第五章:回首收藏路。本章述說作者希望推廣親近藝術的方式,從家庭背景的影響下改變自我的思考,更親自逛替代空間、各類藝術博覽會、國內外旅遊等,體會藝術引導生命的發展,也給予作者新的覺醒,豐富生活。作者最後分享消費藝術的過程,提升更多自我生命意義。

顯示完整資訊
封面
作品目錄

目錄

推薦序
欣於所遇    財團法人文心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翁淑英
不良嗜好,興奮地熬——蕭麗虹的四十年藝術收藏    盈嘉文創創意總監/石瑞仁
與藝術同行的蕭麗虹    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蘇瑤華
見證每一個青春和藝術的相遇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張晴文
 
自序
A Bad Habit一個不良嗜好的養成    18

1. 中西交融的身份認同(1976-1985)    24
2. 西方思潮的落地生根(1986-1995)    48
3. 風起雲湧的當代表現(1996-2005)    96
4. 不按牌理的Y世代(2006-2017)    122
5. 回首收藏路    148

結語
感謝
附錄:蕭麗虹1976-2018年藝術收藏品列表
參考文獻

顯示完整資訊
內容摘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