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德太子的三小聽骨 展覽計劃案
楊雨樵
在日本古代文學中,聖德太子(572–621)不僅是政治改革者,也被描繪為擁有超凡聽覺的存在。《日本靈異記》中記載他能同時聽懂十人說話,並因出生於馬廄而被稱為「廐户之豐聰耳」。學者砂川博更指出,聖德太子將自己的耳視為「呪器」,具備聽見異界之聲的能力。
這種聽覺的神秘性,在現代科學中可對應至耳朵的生理構造。由三塊小聽骨——槌骨、砧骨、鐙骨——構成的中耳,正是聲音訊號進入大腦前的關鍵「中介」。這三塊微小骨頭負責調節音量與訊號特性,使紛雜的聲音能被內耳接收並轉化為神經訊號,是聲音「轉碼」的第一步。
本展覽以此生理轉碼過程為靈感,由三位藝術家構築一段「聲音如何被聽見」的藝術旅程。展覽自楊雨樵的黑板書寫系列展開,作品取材自民間故事、街頭聲響、民眾生活場景,將口述轉化為視覺訊號。這些訊號延伸至許耕維的繪畫,進一步將語音的形狀感轉譯至畫布之中,最終引領至黃祐紘的攝影、錄像與聲音裝置,探討「日常警訊」如何成為視聽經驗的一部分。三位藝術家的約十五件作品,共同構築出一套藝術化的聽覺系統,猶如三小聽骨般,將聲音訊號層層調節、傳導至觀者的身體記憶之中。
楊雨樵
Yang Yu Chiao
-
2025/02
故事生成界——那些(不)曾被講過的民間譚
-
2024/08
《音樂史暗處的金曲:來自民間的古典音樂》(大塊出版)
-
2024/01
《回.口 - στρέφειν στόμα》(台北當代藝術館,《你好,人類!》展)
-
2023/09
《Blackboard Scribophone》(黑板寫聲) 2023 南韓國際字體藝術雙年展 主題展品
-
2023/02
聲成像詩集《肸蠁》
-
2022/12
〈霧中石嘯〉、〈水鬼呼聲〉(新北市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計劃《聲紋》)
-
2022/08
AI 敘事繪畫《鵲之終末的目擊者》(聯展「違和之地III:花園裡的洋娃娃」)
-
2022/06
〈最後剩下的全是內臟〉(TKG+ Projects,聯展「背陽——情慾伏流及其隱現(de)phallocentrism」)
-
2021/02
甲骨文異譚《一》——字中事
-
2025/03~2025/04
「開眼!聲音詩實驗音樂會」巡迴,首爾-釜山(國藝會國際交流補助案)
-
2025/01
「龍的生理學講義(重播)」,C-LAB 眾聲喧嘩——講述表演集
-
2024/12
KOTOBA Slam Japan 2024 日本全國詩擂台決賽客席演出(國藝會國際交流補助案)
-
2024/12
台日交流企劃「冓」——第一彈:「楊雨樵挾帶聲跡」(國藝會國際交流案)
-
2024/11
「狀聲詞的家屋 No. 3」——口部的屋唸「喔」
-
2024/11
「狀聲詞的家屋 No. 4」——少長一個口變「吵」
-
2024/11
聲熔質變——叫叫故事,甚至真實(2024聲波薩滿:立方論壇音樂祭)
-
2024/09
《聲熔質變金瓜石》自由即興演出(與聲音藝術家賴奇霞)。金瓜石黃金盛典藝術祭《夢十夜》
-
2024/09
《音樂史暗處的金曲》新書發表會暨表演活動,現流冊店
-
2024/09
擊樂即興組曲《在喧囂之中》(Amid the Noise),與 Cc 打擊樂團,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