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劇團《演員實驗室》2019培訓計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阮劇團《演員實驗室》2019培訓計畫」為三年演員培訓制度的首度第一年嘗試,共有6位經過甄選加入的新儲備團員,與阮劇團3位年輕演員共9位一起完成了第一年的培訓課程。第二學期自2019年9月1日起至12月31日已正式結束,共進行160小時的例行訓練研習與為期30小時的莎劇工作坊、為期八天密集上課的馬來西亞工作坊與為期九天密集的流山兒工作坊。課程內容及授課師資包括:
- 文本課程:何一梵(莎劇文本)、汪兆謙(文本排練)
- 肢體課程:林宜瑾(民俗肢體與現代舞)、蘇品文(國劇武功、芭蕾)
- 歌唱與節奏課程:張得恩、程欣儀
- 台語與民俗課程:林瑞琨 (台羅書寫、台語文本)、長義閣(扮仙課)、舞鳳軒北管劇團(北管課)
- 劇場技術:林玉媛(服裝基礎)、李維睦(舞台實作)、尹信雄(燈光基礎)
- 專題課程與工作坊教師:黃麗珍、Nur Hilyati Ramli、Izzardzafli Bin Padzil(馬來西亞工作坊)、流山兒祥、山崎理惠子(流山兒工作坊)、柯念萱(活動主持)
於課程訓練期間,學員們參與了2019嘉義小劇場戲劇節日本專題——演出日本劇作家宮本研的《阿Q外傳》,於台北及嘉義演出。另外參與了新港文教基金會主辦之「新港四季風」演出,與有百年歷史的舞鳳軒北管劇團共同演出,此外,學員們於24節氣之時,都要在嘉義市的戶外地點進行24節氣小劇場的活動,實際面對流動的觀眾,介紹節氣並進行約半小時的快閃演出,由節目規劃到實際執行完全由學員規劃執行,9月至12月共執行7場。
活動紀錄
研習資料
相關成果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阮劇團
立案日期
2006/08/03
負責人
汪兆謙
Email
團體簡介
阮是臺語中「我們」的意思。由北藝大畢業校友也是嘉義子弟為核心成員組成的「阮劇團」,組成於2003年,2006年正式立案,是嘉義地區第一個現代戲劇團隊,以現代戲劇的創作與表現方式,揉合嘉義文化特質,實驗具有南方特色與觀點的戲劇創作。同時也思考、實踐著,表演藝術如何更積極地走向民眾、與社會接軌。
在藝術創作上阮劇團的目標是「大眾劇場」,透過創作者的努力,將美好的訊息藉由戲劇與全體大眾分享。以嘉義為發展與創意基地,以「創作」、「研究」、「教學/推廣」三大目標,期許建構出一個良性的生態圈,進而自給自足,穩定地輸出文化能量。
目前以臺語演經典(西方經典改編)、原創劇本、小地方偏鄉藝文推廣及青少年藝文教育為核心活動主軸。創團迄今已累積超過800場演出,近十萬名觀眾觀賞過阮的演出。
2017-2019重要演出活動
- 2019《嫁妝一牛車》重製水源劇場長銷演出
- 2018 劇本農場作品二號《再約》
- 2018 國際劇場藝術節委託製作(獲第17屆台新藝術獎第四季提名)
- 2018 臺日跨國合作 《嫁妝一牛車》(獲第17屆台新藝術獎第二季提名)
- 2018《家的妄想》2018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演出
- 2017 臺日跨國合作《馬克白,Paint it Black!》第24屆錫比烏國際劇場藝術節演出
- 劇本農場作品一號《水中之屋》嘉義、台北巡演(獲第16屆台新藝術獎第四季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