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蜂志》──〔島嶼臺灣自由詩體〕三部曲之3
李進文
近十年,我(李進文)的詩創作另一主軸是希望完成「自由體」三部曲。最初構想,有點類似惠特曼《草葉集》內容包羅萬象,釋放體例,模糊邊界,不馴於詩歌規則,如同麒麟──「其為形也不類」,卻自成生態系統。這三部,包括已出版第一部《微意思》(寶瓶文化出版,2015)及第二部《野想到》(木馬文化出版,2020),第三部就是《奔蜂志》(將由時報文化於2023年出版)。即便像一隻小土蜂(奔蜂)一樣才能有限,盡了力,就是我對詩的虔誠心意。
第一部《微意思》偏重形式與內涵的自由,即興彈奏,類散文詩,題材繽紛,語字輕盈而華麗,亦含組曲式的極光(或吉光片羽),強調詩的「有意思」比「有意義」更有趣。第二部《野想到》進一步加入「故事詩」,重心擺在「有故事」的觀點、諷喻與微言深意。第三部《奔蜂志》,我嘗試「跨域」,一部分結合我的繪畫,讓自由體開放對話,開闊象徵,擴充詩,讓語字圖像或拮抗或敦睦,說不定激盪出另一種可能。日本國寶級「狂言師」野村萬齋強調藝術必須:「著眼於時代而時時保有玩心……。」狂言講求實力與技藝至上,詩人白萩也說「藝術之所以能偉大的呈現在我們眼裏,正是由於技巧的偉大。」然而,當我們到了有些年紀,若想繼續探索美好的事物,保有「玩心」最是要緊,它會讓生命保持靈動。
關於繪畫,自知不成熟,我畫畫是為了詩。以「詩想」繪出我一個人的意味或意思,刻意不固定畫風。《奔蜂志》是我第一次在自己的詩集加入自己的繪畫,希望視覺與詩互涉,又可單獨存在,對詩跨域,因著一部分玩心、一部分放寬詩。
《奔蜂志》中的詩與視覺,我以篇幅最大的第一卷來實現,共有45幅繪畫搭配詩作。另外兩卷則糅合更多現實、想像,以及純詩,在「自由體」之中。
「奔蜂志」,取自《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雞不能伏鵠卵」,奔蜂,小蜂也。意即細腰小土蜂的才能有限或不足(如我)不能孵化大青蟲,而體型小的越雞也不能伏在天鵝卵上使其孵化,但我想像,奔蜂和越雞一定也有自己的志(氣)或志(記)吧!自由體的語字迅疾如小蜂,不停滯、不固著,亦不守規矩地飛舞,而其精短刺人,恰似蜂針!
《奔蜂志》全書概分三卷,共172首。卷一「有意圖」,其下三個小系列「透露」、「異見」和「動靜」,詩文交感(或交詰),跨域創作。卷二「瞇日子」,轉動視角,睹微知著,幽默自適。卷三「搗語聲」,暗喻「島嶼聲」或「搗雨聲」,涉事亦涉世,回應中年提問,並希望能寫出島嶼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