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光─台南三鯤鯓漁村書寫計畫

林劭璚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在漁光,我佈置了很多桌子和椅子,讓我喜歡的書、畫、音樂圍繞著我,我還有一間榻榻米房,這裡東西很少,陽光很好。我常常變換房間及位置,一邊寫一邊瞅著天色,我打開桌緣的燈,那是一把舊檯燈,扭動開關後它會停頓三秒,才緩緩亮起,像一位老侍者。

沒靈感的時候,我就走向一隻熟睡的貓,不打擾他。沒靈感的時候我就打掃,到庭院晃晃,替植物澆水。我看樹,看林間的翅膀和尾巴,看樹梢,那裡總有風。當風拂過我的脖頸,我看見整座院子都亮了。

漁光,古名「三鯤鯓」,「鯤」表鯨魚,「鯓」示鯨魚隆起的背部,鯤鯓,指三百年前圍繞台江內海的沙洲,從北邊的安平聚落到南邊的灣裡,曾有七條鯨魚依傍台南。漁光,即是魚群中的老三。台江陸浮後,它與安平老街區連接,五年前安平港開通,才成孤島。現在「漁光大橋」臍帶般,是連結它與台南市區唯一的路。

老人總說:「出生在漁光,注定要吃鹹水的啦。」依著地理位置和歷史進程的特殊,漁光島和周邊的五期重劃區與府城呈現不同的生活風情,居住於此雖只三年,卻恰逢開發計劃一樁一樁進來的初期,地貌轉變,民心思動,漫步巷弄,搜集故事,寫森林、寫小食、寫宗廟、寫田產、寫海洋、寫所有的思索......大島牽連小島的脈動,把自己緩慢種下。

顯示完整資訊
內容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