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之城:移民、後/殖民與新台灣色彩
新樂園藝術空間
「燕子之城:移民、後/殖民與新台灣色彩」展覽簡介
一條小小的中山北路,承載著許多台灣近代日、美甚至是南洋人民移∕殖民的歷史記憶,「燕子之城:移民、後/殖民與新台灣色彩」展覽就是從主辦單位「新樂園藝術空間」所處的位置(中山北路二段)開始思考這獨特、屬於台灣僅有的文化演變。外籍勞工議題、新移民配偶的生活紀錄以及隱藏於其中的價值判斷、衍生之互動交流,「燕子之城:移民、後/殖民與新台灣色彩」要讓台灣的民眾看見更多在新時代的潮流下所產生的社會演進。作品展出地點遍佈於中山北路2–3段,展期自3月18日至4月9日,為期三週。初春漫步於中山北路上之時,民眾不妨來一趟特別的文化之旅。
該展由「新樂園藝術空間」主辦,邀請獨立策展人陳香君規劃,並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年度補助。「新樂園藝術空間」的所在位置、附近地域舊稱「五條通」、「六條通」,今時舊日,都是日本人煙花買醉之處;而中山北路,則是韓戰時期駐紮美軍遊樂買春之地。當殖民者遠去,這個地域依然保留殖民時的經濟文化殘蹟-夜總會、俱樂部、餐廳、酒bars、駐臺領事官邸等等。而今,在全球經濟的發展之下,也湧進了一批從東南亞來的新移民,交錯著殖民和移民結構編織而成的繁複歷史和多元文化。「燕子之城」展覽即是嘗試自當代藝術的角度,結合具有特殊移民、後∕殖民歷史與文化記憶的地點,來呈現與思考全球經濟急遽變動之下,台灣最新一波外籍移民風潮所帶來的人口、社會與文化變遷、台灣新舊移民之間的回望,以及新舊移民的歷史文化衝擊,如何共同繪製出台灣豐富多元的新色彩。
因此,特別的是,「燕子之城:移民、後∕殖民與新臺灣色彩」憑藉著中山北路2–3段這個區塊,嘗試提供一個從美學轉化社會文化的空間,從各自獨立展出的地點到完成中山北路兩側作品的串連。從「新樂園藝術空間」為起點,向東連結位於日本殖民時代舊稱「五條通、六條通」的林森/新生北路、南京東路附近路段的「林森公園」,向西串連舊日為美國大使官邸、今日移做台灣電影重要據點的「光點臺北」,向北連結1967年美國建築師Anthony Stoner所建造、今日為外籍勞工主要聚集點的「聖多福天主堂」。在這些展覽地點上,共邀集了國、內外8名一向以關懷人文發展的的華人藝術創作者以及建築城鄉文化工作者——周靈芝、林宏璋、林筱芳、吳平海、殷寶寧、陳明秀、黃孫權、劉莉莉等人參與展出。參展藝術家們以「人」的關懷為出發點,運用中山北路段因文化交融的特色,各自以裝置藝術、行為演出、音樂表演或是攝影方式,逐步喚起臺灣民眾對於新的文化、民族交融的現象。
在位於中山北路二段的新樂園空間場域裡,周靈芝《以傅柯之名》在以印度西藏村所拍攝的印度乞丐影像所創造的錄像裝置空間中,將觀者引入一個為「他者」所環繞的空間。觀賞者在印度乞丐的觀看和環繞下,變成被觀看者,並體會到其中的焦慮和失措;出了新樂園空間,沿著中山北路來到臺北光點的展覽場域,尋訪四位藝術家的錄像展出:林宏璋以及Channel 的《在非洲尋找非洲鼓手》,這支錄像作品除了呈現出黃皮膚非洲鼓手的表演,也記錄了他們在西非巴吉納法索非洲鼓聖地的「文化尋根之旅」。陳明秀的《同人人》,則以目前最流行的青少年次文化同仁誌為拍攝主題,同場域的其他作品為林筱芳的《從他鄉到故鄉:外籍新娘在美濃》以及吳平海的《漂洋過海的家》、《謝婷與她的歌》。這三部為曾經獲獎的影片,真實紀錄與呈現外籍新娘∕新移民女性進入台灣社會的歷程,揭露了異國婚姻現象背後資本國際化、父權制度以及東南亞排華與華人國族意識等等結構性因素,更再現新移民女性作為新台灣文化主體,從婚配、學習台灣語言、互相扶持,融入臺灣社群,並成為台灣社會國際化橋樑的歷程,挑戰了遍認為外籍新娘是「外來入侵者」或「較落後的族群」的錯誤認知。
沿著中山北路2-3段二側婚紗街北上聖多福教堂的步道上,則散列著殷寶寧的《愛的記憶.情人雅座》,邀請民眾在忙碌的中山北路停留歇息。結合珍貴的歷史影像和文化記憶,這些情人雅座,將告訴你隱藏在中山北路背後,豐富的移民和後/殖民歷史文化;一組卡拉OK桌椅,日式酒店與同志酒吧造型,有著中山北路日據時期舊街景、美國大兵與台灣裸女陪浴影像;位於蔡瑞月舞蹈社舊址對面的和式座椅,嵌著舞蹈社舊影像紀錄以及由日日春提供的性工作者舊照,以彰顯日本殖民與性產業關連;常見於美式酒吧中的高腳椅,則以五顏六色、多國融合、繽紛國度的概念呈現;晴光市場外的貴妃椅,以異國婚姻婚紗照為主題,以其西式、外來風格,凸顯區域歷史裡所存在的外國(男性)間的性產業狀態。歇息夠了,在展區最北邊的聖多福教堂展示有藝術家黃孫權的《交遇》,他運用數位影像音聲處理10位外籍勞工分別於休假日和非休假日,每30分鐘以手機拍攝一次的眼前景象,揭露外籍勞工在台灣的生活環境、勞動條件、休閒娛樂以及人際網路。這件作品透過對話地圖,嘗試提供工作移民與先住居民間互動與交流的機會。
除了靜態的展示之外,在開幕當天另有藝術家的行為藝術以及熱鬧的演出活動;下午1時至5時之間,在中山北路2–3段上,參展藝術家劉莉莉邀請了4位外勞朋友共同演出《慢漫秀:你們之間》,以生動活潑、幽默深刻的意象和語言,表現出遠自東南亞來臺工作和婚姻移民,所面臨的處境和問題,以及他們對於台灣社會文化的貢獻和改變;6時–9時在林森公園裡,則有林宏璋的Channel A開幕現場表演競賽《黃色非洲鼓手五燈獎》,以及另一位藝術家黃孫權的DJ、VJ現場演出。
配合整體的展覽活動,展期間將舉辦專題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策展人、參展藝術家以及社會大眾,以四個相關主題共同深入探討「藝術如何介入社會?」「社會期待藝術如何介入社會?」。展出期間,主辦單位還免費提供參觀民眾七種語言(國語、臺語、客語、英語、印尼語、越南語、泰國語)之語音導覽服務,希望藉由參觀這個展演的機會,使民眾對於台灣文化的演變產生更深層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