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不上那玩意

烏犬劇場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你用不上那玩意》劇本書寫一年,排練半年,總共耗時一年半。演員也橫跨4個年齡層(從25至56歲)、不同世代。在身體美學上,《你用不上那玩意》融合4個完全異質的身體。導演彭子玲透過數個月的訓練,讓4個帶著不同生命感的角色在同一個舞台上訴說故事。

《你用不上那玩意》是繼2011年「豐饒之地」的女性角度延伸,創造男性生命處境的故事。除了男性的刻劃,更嘗試連結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這也是烏犬劇場在創作的領域裡的路徑。

故事的背景是來自2006年真實學運的改編:4個被社會糟蹋過的男性,在一個邊緣、毫無希望的學運裡再被糟蹋一次。但即使如此,4個角色從帶著希望參與到被背叛的失望,進而彼此衝突,然後看見彼此。在故事結局中,並沒有一個解答告訴觀眾,而是真實的呈現現象與處境,留下一個疑問:「那你們(觀眾)呢?」

《你用不上那玩意》的故事,並非通俗的日常生活。雖然討論的是:「人在社會中的處境」,但這類議題通常較冷門。在宣傳開始的時期相當不容易。售票後,曾有一個月票數完全沒有動靜。但經過各種媒體宣傳、開發各種通路以及首演之後,累積的口碑讓觀眾快速增加。整體售票率超過八成。就連端午節的場次,都有七成的滿座率。這次宣傳的經驗,也讓烏犬劇場累積了較冷門的社會議題卻能開發觀眾群的能力。(最後連媒體報導、劇評的數量也遠超第一部作品《豐饒之地》)。

《你用不上那玩意》也是烏犬劇場尋找屬於自己劇場美學的作品。整部作品,故事、角色、燈光、音樂以及舞台,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也因此,舞台的運用與燈光的觀點,也成為觀眾討論的焦點。在捕捉「人與社會的關係」的前提,烏犬劇場也創造在劇場討論社會議題的另一種可能性。

《你用不上那玩意》作品最大的意涵,除了藝術手法與故事,最重要的還是整部作品都是台灣原創劇本。故事也都是從台灣文化裡誕生。訴說一個真的只有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才會發生的故事。同時,這也是烏犬劇場一直以來最重要的精神:「訴說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小人物的故事。」這精神,也會持續在烏犬劇場未來的創作裡實踐。

10場演出中,有5場有演後座談。烏犬劇場的演後座談,並非導演與觀眾的問答,我們邀請長期在社會運動領域中的夏林清老師(輔大心理系教授)、李易昆老師來主持。最重要的是讓觀眾彼此之間對話。座談的評價相當好,觀眾也因為座談,而與劇場作品產生的另一種關係:「發現演出與自己生命的關聯。」這種類型的座談,也是烏犬劇場想跟觀眾交流的精神。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