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專題資料庫簡介

潘皇龍/作曲專題計畫總顧問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國藝會)自2016年起為了整理歷年來常態補助音樂類之「創作」、「委託創作」與「駐團藝術工作者」等作曲家的具體成果,曾經於當年夏天先行邀約北藝大音樂系畢業的張捷,盤點整理上述項目成果之作品與作曲家清單,並建立查閱檢索等初步資料。

經由國藝會研究發展組確立相關執行方案,並協調後續成果運用,規劃提出作曲成果之資料徵集與整理建檔,提供作品資訊交流、演奏發表與學術研究之平台。於2017年秋冬之交,一方面邀請北藝大與台師大音樂系碩士班畢業之邱予希、李建諭、楊茜茹,以及張捷等具有作曲主修背景者四人,負責聯繫上列作曲家提供個人照片、中英文簡介、歷年來的作品目錄中英文版與代表性文字著作、並請作曲家提供部份樂譜範例與聲(影)音檔;另一方面邀請台師大音樂學羅基敏教授、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雜誌李秋玫企劃文編,以及沈雕龍與黃于真兩位新銳音樂學家提供意見與建言,從音樂史料、音樂生態發展脈絡、音樂創作美學與國人作品演出觀察等面向,探討、剖析台灣音樂創作的特質與發展。

國藝會「作曲專題計畫」徵集

為支持國人創作發表,以及委託創作作品持續演出,並協助演奏(唱)家取得演出權利;本專題計畫於此基礎之上,規劃提出作曲成果之資料檔案徵集與整理建檔、研究專文撰述、及後續成果運用等相關執行方案,並委託筆者擔任專題計畫總顧問。雖然,台灣音樂館曾經有「台灣音樂家群像資料庫」的建置,忝為專題計畫總顧問自當秉持「相輔相成」,擴充實質內容,強化細緻內涵,更進一步達到「相得益彰」的境界,為台灣音樂界開啟新的園地是幸。本建置頁面架構分中文版與英文版兩種,並區分成專題介紹、作曲家個人頁面、各類型作品表列與研究實例等四大區塊提供查詢。茲針對作曲家個人頁面有關個人簡介、作品目錄與曲譜範例等敘述如下:

一、作曲家個人照片與簡介:

目前作曲家個人簡介在國際上通行的規格各有差異,有人用散文的敘述方式,也有人用重點條列的方式呈現履歷。就以條列式履歷中年代發生順序而言,歐式依年代發生順序先後列舉;而美式則恰巧相反,將近況優先羅列,再倒述回溯之,兩者各有利弊。本建置原則上遵照作曲家個人習慣用法。以筆者個人為例,首先以作曲家的重大事跡牽引出個人生平、學歷與經歷,爾後作品與特殊展演記錄分段呈現。

二、作品目錄:

依類別、名稱、編制、創作年代、演出長度與首演記錄區分。各類型隨作曲家個別差異調整,增加或省略之。或需進入第二層面,再行細分亦可。

1. 歌劇、清唱劇、舞 台劇、音樂劇類:如果數量較多,進入第二層再細分為1-1歌劇,1-2清唱劇,1-3舞台劇與1-4音樂劇…。

2. 管弦樂、協奏曲類:如果數量較多,進入第二層再區分為2-1管弦樂、協奏曲,與2-2管弦樂、協奏曲(國樂團),或直接區分為2-1管弦樂曲,與2-2協奏曲;甚或增添2-3管樂合奏曲,2-4弦樂合奏曲…。

3. 聲樂曲、合唱曲類:如果數量較多,進入第二層再區分為3-1聲樂曲與3-2合唱曲…。

4. 室內樂曲類:如果數量較多,進入第二層再細分為4-1室內樂曲,4-2室內樂曲(東西樂器混合編制),4-3室內樂曲(傳統樂器),與4-4室內樂曲 (擊樂合奏)…。

5. 器樂獨奏曲類:如果數量較多,進入第二層再區分為5-1器樂獨奏曲,與5-2器樂獨奏曲(傳統樂器)。

6. 其他:如改編作品或電聲音樂…。

7. 文字著作舉偶:自選若干重要且具代表性文章提供閱讀。

三、提供總譜範例與聲 (影) 音檔案,以及聯繫方式或個人網站聯結:

1. 作曲家自選不同作品若干,各節錄一頁範例上網提供瀏覽。

2. 自選不同作品聲(影)音檔案三首,各約3-5分鐘,提供線上欣賞。

3. 聯繫方式或個人網站聯結,方便爾後連絡

本專題計畫於2020年再次啟動徵集及更新,續由邱予希聯繫作曲家與整理建檔,同時邀請國立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趙菁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出活動組助理研究員張瑋珊,就近三年(2017-2019年)音樂作曲發展生態提出觀察。

國藝會「作曲專題資料庫」的建立,展示著國藝會歷年來在「音樂創作」獲得補助的作曲家相關最新資訊。它提供作曲家相互交流、觀摩的平台與機制。提供演奏(唱)家、樂團、合唱團搜尋國人音樂創作、發表,以及委託創作或作品持續演出的媒介。也提供一般社會大眾與音樂學家,認識與研究台灣音樂的機緣。藉由作曲專題資料庫的建制與活用,豐富您我的心靈、拓展您我的精神生活是幸。

 

----------------------------------------------------------

專題計畫總顧問/潘皇龍(亞洲作曲家聯盟前主席、台灣作曲家協會榮譽理事長)
專題統籌/杜麗琴、陳淑微、李文珊(2017/18)
專題企劃編輯/詹季宜、陳宜萱、楊蕙菁、黃伊婕、蘇柏政、張瑋珊(2017/18)
作曲資料徵集與建檔/邱予希、李建諭(2017)、楊茜茹(2017)、張捷(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