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西北IX
作曲家
潘皇龍
作品類型
室內樂 (東西樂器混合編制)
樂曲編制
為笙、單簧管、琵琶、大提琴與古箏的九首小品
創作年代
2017
演出長度
12分
首演紀錄
2017/10/20 國家演奏廳
樂曲解說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期,我曾經創作了《遣懷》(1975-)、 《五行生剋》 (1979-)、《萬花筒》(1986-)、《台灣風情畫》(1987-)與《迷宮.逍遙遊》(1988-)五大系列性的獨奏、重奏曲。並於1998年開啟了《東南西北》東西混合編制系列作品的濫觴。 《東南西北》系列作品的創作理念,有幾個特色: 一、樂器編制包涵了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 二、揭示新音列、新調式與新結構創作語法的理論與實踐。 三、從意念的凝聚、樂想的擴充至精神的表徵上,體證古今文化水乳交融、東西音樂兼容並蓄的美感。 基於上述理念,《東南西北 IX》我選擇了笙、琵琶與古箏作為傳統樂器的代表,與西洋樂器中的單簧管與大提琴結合為五重奏。一方面以遵循各別樂器的特殊性能與歷史傳統為縱軸,另一方面更以新音列、新調式與新結構為橫軸,透過各樂器間的共通性與獨特性之分析比較與整理歸納,試圖反映吾人身處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之交的心聲。 《東南西北》系列作品係建立在三個互為因果關係的音列基礎上,「音列A」為21弦箏的獨特定弦。「音列B」為由大七度、小七度循序遞減至小二度的音程重疊。「音列C」係以中央C為主軸,順序由小音程至大音程分向兩側排列輪換組合而成。以上三個音列為本系列作品音高上的基礎,因為各音列的某些音有重覆,也有省略,而且並不侷限在一個八度內,以茲展現它的多變性與不可限量性,姑且定名為「新音列、新調式與新結構」,以與吾人所認知的調性音樂音階或非調性音樂音列作區隔。 《東南西北IX》係「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台灣總會」2017委託創作,並謹以此紀念尹依桑(1917-1995)老師百歲冥誕。本曲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 於2017年10月20日假台北國家演奏廳首演。全曲由三個部份、九首性格小品所組成,演奏長度約12'。 第一部份: 意念的凝聚 (虛實相依,古今相生) I. Andante 先以Isang Yun姓名中有音高意義的S(Eb)-A-G三個音作為核心動機,歷經10次蛻變,象徵百年冥誕;再從「骨幹音的潤飾」,經由「骨肉相隨」建構「骨幹和弦的音響意境」,揭櫫「虛實相依、古今相生」的終極關懷。 II. Adagio (琵琶領奏) 以琵琶的節奏音型為軸心,運用音色循環與堆疊,拓展五彩繽紛的色澤音響。 III. Moderato 從古箏與琵琶的點狀骨幹音,與各自的線性「定影法」效應,加入隨行笙和弦,搭配單簧管與大提琴的並行或倒影,擴展為層次分明的音響層面。 第二部份: 樂想的擴充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IV. Allegretto (單簧管領奏) 在同音反覆、同音程反覆的循環與重疊上,搭配著模擬大自然聲景與樂器虛實音色,構築高低起伏的色澤音響。 V. Lento 琵琶與單簧管,和古箏與大提琴的雙重「骨肉相隨」,融會於笙的幽情雅致音響層面中。 VI. Allegro (大提琴與古箏的彈跳音型對話擔綱領奏) 由大提琴與古箏運用弓毛或弓棒敲擊琴弦的彈跳音型對話起,創造極富「陌生化」的塊狀重疊,建構整體骨幹和弦的主體音響意境。 VII. Lento assai (大提琴領奏) 以大提琴的極端高音域,牽引出「陌生化」與「定影法」的鑲嵌層面上,悠遊於實與虛的色彩變幻境界中。 VIII. Andantino (笙領奏) 特定動機與色澤音響的密集接應,交織成層出不窮的因果循環體系;體驗「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美感關照。 第三部份: 精神的表徵 (陰陽和諧,東西合璧) IX. Adagio – Andante 從古箏用弓拉奏揭示陌生化音響,搭配尹伊桑教授三音動機骨幹音的華彩潤飾,依第二部份領奏樂器順序逆行,導引出笙、大提琴、古箏、單簧管與琵琶為主的輪番炫耀段落;適時象徵性地呈現出尹伊桑教授的生歿年代作為註記。爾後進入「陰陽和諧、東西合璧」核心創作理念的多重循環變遷,與層層疊疊的密集接應「骨幹和弦音響意境」上。
獲國藝會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