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之九《瓜爾尼卡》

作曲家

謝隆廣

作品類型

器樂獨奏

樂曲編制

鋼琴

創作年代

2012

演出長度

10分

首演紀錄

2012/1/5/台北國家演奏廳

樂曲解說
在我的書房,掛著一幅畢卡索的著名畫作,當然它只是複製品(約為原作的1/11),是1990年我到西班牙旅遊,在馬德里參觀了Prado 博物館,在它的cason del Buen Petiro(本館附近)繼續參觀時看到的。當時讓我感到相當震憾,不只是畫作的超大幅(高3.5公尺寬7.8公尺),佔去了整面牆,畫中的內容更讓人動容。畫裡的人物及動物充滿了驚嚇的動作與痛苦的表情,最左邊在牛頭的下方,是一位抱著死去的嬰兒而哀慟的婦女。畫作正中央一匹哀嚎快死亡的馬,壓在一名執著斷劍,已死去的士兵,劍上還長出了一朵小花,最上方有一似幽靈般的人頭探入場景,手持微亮的燈火似乎象徵一股宗教的神光。畫作只用了黑白及灰色,顯出Picassor作畫時內心的悲傷情緒。
     
西元1937年正當西班牙內戰之時,在4月26日這一天,Guernica遭受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慘烈的轟炸。其慘況一傳出,震驚了全世界,當時由Franco將軍所領導的極右派陣營,大肆宣稱是左派紅軍所轟炸的。當年Picass恰好奉國家指示,以其畫作代表西班牙,參加在巴黎所舉行的萬國博覽會。Picassor乃作此畫,於當年6月中旬提供展出。博覽會閉幕後,此畫作從北歐開始,輪流在歐洲各地博物館展出,1939年它被送往美國由MOMA(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n New York)收藏,並在各地展出。但是其後事實逐漸明朗,原來轟炸行動是由極右的德國納粹和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所發動。所以直到1968年Franco將軍表達希望此畫作能送回西班牙時,Picassor堅持,在西班牙未獲得真正民主政體前,拒絕將此畫作送回祖國。,最後。一直到1981年Franco 與Picassor 都已去逝後,西班牙也成為民主共和國,MOMA才依依不捨的遵照Picassor的遺願,送回西班牙Prado博物館典藏。
     
本樂曲採弓形曲式,約分為A-B-C-B’-A’五段。A段由莊嚴且帶有傷感的古典對位樂段所構成。B段由具有西班牙風味的曲調開始,逐漸變形為由12音構成的非調性曲調與和聲,象徵著慢慢近入Picassor畫作中的抽象風格。C段則利用中央C作中心,逐漸擴散出描述飛機轟炸時的慘況,是全曲最高潮的所在。它由劇烈的音堆,象徵飛機的轟炸,夾雜著驚恐的哀號與逃難的景象。到了B’段,是沉痛的哀歌,B段的節奏型態漫佈整個樂段,但卻以12音的非調性音列,穿插出現。在沉重的哀慟後,近入虔誠而具哀禱風格的A’段。此時我採用了16世紀西班牙最重要的作曲家Tomas Luis de Victoria(1548-1611)的彌撒曲“O Magnium Mysterium”,取其中的Kirie 第一段為主體,在莊嚴寧靜的聖詠中結束了全曲。
顯示完整資訊
備註
林緯祺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