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EH, Yu-Ting

謝宇婷

策展人資料提供時間:2022-03-31

從文學研究到博物館學的訓練,我特別關注博物館以及當代藝術如何建構、打破敘事,特別是複雜難解的困難歷史,攸關身份與國族認同。我在碩士論文探討東南亞歷史創傷在當代藝術展覽的再現與詮釋,結合展示研究與觀眾研究,雙線並進。而後我持續發表相關文章與研究,思考博物館等文化機構如何在典藏、展示等面向與歷史對話。我認為,無論活在什麼時刻,我們永遠處於多重時空的裂縫,歷史與當代不停交會。無論是政治議題、身份認同,抑或是日常生活、藝術創作等,對於過去的辯證從未歇止。

我的策展研究的重點是歷史創傷,以及藝術如何表現、回應,甚至重新點燃我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隨著我的成長,越來越多地探索作為一個「臺灣人」或「亞洲人」的意義,我遇到了這片土地上艱難的過去。儘管被歷史化或博物館化,我們的歷史創傷仍然困擾著政治的現在。然而,除了直接處理利益相關者的司法審判或真相委員會之外,我想探索藝術作為一種媒介的可能性,來滲透討論,擴大我們對社會的想像力。

  • 2021

    策展人,如果島嶼會作夢,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 2021

    策展團隊成員,泛.南.島藝術祭,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臺灣

  • 2018

    策展助理,Video on the Phone,鳳甲美術館與空場,臺北,臺灣

  • 2019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 2016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

  • 2020/6-

    高雄市立美術館,研究發展部助理研究員

  • 2019/10-2020/5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組專案助理

  • 2018/3-2018/9

    鳳甲美術館,策展實習

  • 2017/3-2017/11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導覽實習

  • 2016/7-2017/2

    寬宏藝術,國際展演部專員

  • 2022

    Serendipity: Matsu Islands, Taiwan & Me(因緣際會,在島嶼作夢),Taiwan Insight,2022年3月29日刊登

  • 2021

    語言、土地、邊界:強納森.瓊斯如何以創作重建原民文化景觀,《藝術認證》,96期,頁198-209

  • 2020

    Beyond Memorization: How does contemporary art intervene in the historically conflicted zone?(紀念之外:當代藝術如何介入複雜歷史地帶?),第九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英文場,臺北,臺灣

  • 2020

    盜亦有道?博物館偷竊作為一種文化行動?,《藝術認證》,第94期,頁72-77

  • 2020

    博物館的遺骨奉還:法國人類學倉庫與「阿爾及利亞24勇士」歸鄉記,轉角國際,2020年8月5日刊登

  • 2020

    絕情館長與絕境館員?美國博物館人的「大苦勞時代」,轉角國際,2020年6月25日刊登。

  • 2019

    英國「不舒服藝術導覽」:揭開帝國黑暗面的博物館挑戰,轉角國際,2019年12月12日刊登

  • 2019

    博物館怎麼詮釋戰爭?新加坡國家博物館訴說的二戰記憶,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2019年9月27日刊登

  • 2018

    謝宇婷、陳佳利,大學博物館的當代接軌:以曼徹斯特博物館的展示設計與社區經營策略為例,《臺灣博物季刊》,37卷2期(2018/6/1),頁62-67

  • 2018

    威尼斯雙年展實習生手記:如果藝術導覽員是一座橋,報導者,2018年1月7日刊登

  • 2017

    Seeing through the Wound: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the Exhibition “Rosa's Wound”(看見創傷:《羅莎的傷口》展覽的美學與政治性),包容性博物館國際會議,曼徹斯特,英國

  • 2017

    一針一線,修復我們的文化神經:專訪《部落書寫體-針路》出版人林秀慧,《Evoked承誌》,第1期Textile,頁6-14

  • 2017

    從藝術,尋一條回家的路─走訪《米耙流濕地藝術季》,《Evoked承誌》,第1期Textile,頁46-57

  • 2019/12/15

    策展人培力計畫獲選,臺北,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