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MORI, Nobuo

高森信男

策展人資料提供時間:2022-02-05

Takamori Nobuo是位日裔台灣策展人,目前於台灣台北居住及工作。Takamori目前擔綱2021年亞洲藝術雙年展「Phantasmapolis未至之城」總策展人,該展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並試圖探討亞洲當代藝術之中的亞洲未來主義及科幻視角。他同時亦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Takamori於過去超過十年的工作經歷中,其策展作品及研究計畫專注於挖掘台灣與東南亞之間的隱密連結,並透過實務的交流計畫鼓勵雙邊當代藝術之互動。

當代藝術交流
東南亞及南亞
亞洲現當代藝術交流史
跨領域策展
全球南方

  • 2022

    「複景生活:當代藝術視角中的蒙古及中亞」,與臺灣陳湘汶、蒙古Gantuya Badamgarav共同策展,蒙藏文化中心,臺北,臺灣

  • 2022

    「另一座板塊」,台東美術館,臺東,臺灣

  • 2021

    「Phantasmapolis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與臺灣侯昱寬、菲律賓Tessa Maria Guazon、印度Anushka Rajendran、泰國Thanavi Chotpradit共同策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2021

    「海洋與詮釋者-詮釋者放映計畫II:神秘之島」,與法屬馬丁尼克Caryl Ivrisse-Crochemar共同策展,鳳甲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21

    「陽台城市文明-再現遊境之城:林書楷創作個展」,臺南市美術館,臺南,臺灣

  • 2020

    「地貌.輿圖.穿越劇:周代焌個展」,尊彩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2020

    「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20

    「海洋與詮釋者-詮釋者放映計畫I:深邃之城」,與奈及利亞Jude Anogwih、Oyinda Fakeye共同策展,鳳甲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20

    「島嶼生活與地景:檳榔、香蕉、甘蔗、椰子樹」,與臺灣莊東橋共同策展,臺南市美術館,臺南,臺灣

  • 2019

    「後亡國」,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2019

    「留洋四鏢客」,TKG+,臺北,臺灣

  • 2018

    「Metropolis of the Future:A Futurology Study of Asian Mega-Cities」,與泰國Henry Tan共同策展,Tentacles,曼谷,泰國

  • 2018

    「IS/IN LAND:台蒙當代藝術游牧計畫」,與臺灣陳湘汶、蒙古Gantuya Badamgarav共同策展,Art Space 976,烏蘭巴托,蒙古;關渡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7

    「菸葉、地毯、便當、紡織機、穴居人:當代藝術中的工藝及技術敘事」,鳳甲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6

    「迷宮中的青鳥:從日本近代美術到亞洲當代藝術」,日動畫廊,臺北,臺灣

  • 2015

    「2015關鍵字:野生傳說」,與臺灣周意紋、林正尉、蔡濟民共同策展,朱銘美術館,金山,臺灣

  • 2015

    「(非官方)台灣館:非舒適、非永續、非尊重、非科技」,[.BOX] Videoart Project Space,米蘭,義大利

  • 2015

    「無處遁形:李超作品2011-2015」,關渡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5

    「我不屬於」,恆畫廊,臺北,臺灣

  • 2014

    「2014第四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鬼魂的迴返」,與臺灣龔卓軍共同策展,鳳甲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4

    「拾荒花園」,誠品畫廊,臺北,臺灣

  • 2013

    「府城風景」,第12屆藝術家博覽會臺南場主題展,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臺南,臺灣

  • 2013

    「Sommerreise」,GlogauAir,柏林,德國

  • 2013

    「陌生的鄉愁」,École Gallery、龍潭文學館籌備處,臺北、龍潭,臺灣

  • 2012

    「南國.國南」台越藝術家交流計畫,與越南Nguyen Nhu Huy共同策展,Zero Station,胡志明市,越南;齁空間,臺南,臺灣

  • 2011

    「Post – Actitud: El arte contemporáneo de jóvenes artistas de Taiwán」,Ex Teresa Arte Actual,墨西哥城,墨西哥

  • 2017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

  • 202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及師資培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2020-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 2019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ARTWAVE-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研究員,臺北,臺灣

  • 2017-2019

    臺北市政府,國際事務委員,臺北,臺灣

  • 2015-2017

    關渡美術館,專案研究員,臺北,臺灣

  • 2015-2016

    文化部,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臺北,臺灣

  • 特約評論人、專欄主筆
  • 2020-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ARTalks」平台特約評論人

  • 2018-

    《ARTouch》網路藝術雜誌,高森信男專欄主筆

  • 2017-2018

    《art plus》國際藝壇動態專欄主筆

  • 論文、研討會
  • 2021

    〈王德瑜作品分析研究:空間的可見與不可見〉,朱銘美術館《雕塑研究》學術半年刊「雕塑的當代處境—2021線上學術研討會」

  • 2020

    〈The Impossible Empire: the Global South, the Cold War,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public art collection in Taiwan〉,From Alexandria to Tokyo: Art, Colonialism and Entangled Histories(因疫情改為線上研討會),森美術館與TATE主辦,東京、倫敦,日本、英國

  • 2015

    〈The Aesthetic of Identities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Histories: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utheast Asian Art〉,《Seismopolite》,第13期,挪威

  • 2015

    〈亞洲藝術網絡的建構〉,2015國際策展論壇,關渡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4

    〈台北雙年展的困境與發展可能〉,《現代美術學報》,2014年12月,第28期

  • 2014

    〈The Subjectivity of Invisible Power in the Film Making: Chia-Wei HSU and his “Marshal Tie Jia” (2012)〉,Post-Asia Film,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Conference,澳門,中國

  • 2013

    〈Feminine Narratives and Methodologies in Contemporary Art Curating〉,The Asian Conference on Arts & Humanities,大阪,日本

  • 2010

    〈The Study of the Length and Width’s Propor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21st Biennal Congress of IAEA「Aesthetic + Design」,德勒斯登,德國

  • 2010

    〈台灣觀光行銷之教案設計探討:以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課堂實作為例〉,玄奘大學資訊傳播學院大眾傳播學系「文化創意與傳播科技」研討會,新竹,臺灣

  • 2009

    《漢字長寬比研究》,碩士畢業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 雜誌專題主編、出版品主編、出版策畫
  • 2021

    《數位荒原》2021年3月號專題「詮釋者寫作計劃之二:穿越陸塊」

  • 2020

    《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畫冊主編、撰稿,臺北市立美術館出版

  • 2020

    《島嶼生活與地景:檳榔、甘蔗、香蕉、椰子樹》畫冊主編、撰稿,臺南市美術館出版

  • 2019

    《數位荒原》2019年12月號專題「詮釋者寫作計劃之一:東印度與西印度」

  • 2014

    《鬼魂的迴返: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畫冊主編、撰稿,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出版

  • 2014

    《鬼魂的迴返:台灣當代藝術中的幽靈徘徊學》主編、撰稿,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出版

  • 2014

    《數位荒原》2014年9月號專題「荒原博物館」

  • 2013

    《ACT藝術觀點》2013年夏季號專題「重回南方:台灣-東南亞當代藝術交流新章」

  • 雜誌、媒體專文
  • 2021

    〈拉美藝術史伏流: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黃金時代〉,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1年8月

  • 2021

    〈幻之東京五輪、萬博,與會場之外的騷亂〉,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1年7月

  • 2021

    〈拉美藝術史伏流:漫長的19世紀〉,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1年6月

  • 2021

    〈拉美藝術史伏流:17、18世紀的平行歐洲〉,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1年5月

  • 2021

    〈特展熱:關於那些年的擁擠記憶與特展所能引起的ak-tsak討論〉,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1年4月

  • 2021

    〈重回美洲的美國藝術:從紐約MoMA戰前展覽看「新政」時期的美國〉,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1年3月

  • 2021

    〈第三屆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大量引入民藝創作者,「真實世界」的一場文化實驗〉,關鍵評論網, 2021年2月

  • 2021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1年2月

  • 2021

    〈2020世代,台灣藝術策展新勢力〉,《典藏.今藝術&投資》,2021年2月,第341期

  • 2021

    〈近未來危機時代的科幻預言:藝術生態編〉,《典藏.今藝術&投資》,2021年1月,第340期

  • 2020

    〈地貌.輿圖.穿越劇-周代焌個展〉,《地貌.輿圖.穿越劇-周代焌個展》畫冊,2020年12月

  • 2020

    〈從文明開化到國族想像:穿著正裝的亞裔〉,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0年12月

  • 2020

    〈丹迪之虎:穿西裝的非裔〉,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0年11月

  • 2020

    〈「方域之外」:從邊境到邊境,一場島嶼視角的疆域書寫〉,《ARTouch》,2020年11月

  • 2020

    〈臺灣缺的是國際策展人?關於國際交流與策展人在島上的角色〉,《ARTouch》,2020年10月

  • 2020

    〈秘密南方:冷戰初期台灣/東南亞美術交流〉,《現代美術》,2020年9月號,第198期

  • 2020

    〈紐西蘭現當代藝術簡史:孤立的書寫/邊陲西方現當代美術綜覽系列〉,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0年9月

  • 2020

    〈「新奇」農作物做為現代性圖騰的美術史脈絡〉,《藝術家》,2020年8月號,第543期

  • 2020

    〈建國前夕的藝術辯證:奈及利亞學院藝術及解殖藝術的緣起(下)〉,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0年8月

  • 2020

    〈建國前夕的藝術辯證:奈及利亞學院藝術及解殖藝術的緣起(上)〉,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0年7月

  • 2020

    〈蕉風椰雨:王家衛電影中的「東南亞宇宙」〉,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0年6月

  • 2020

    〈黑暗之心的中國寶塔:剛果河畔的台灣戰後中華宮殿式建築〉,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0年5月

  • 2020

    〈加拿大現當代美術源起之三:太平洋岸的另一個加拿大/邊陲西方現當代美術綜覽系列〉,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0年4月

  • 2020

    〈加拿大現當代美術源起之二:風景之外的魁北克現代美術運動及其前衛精神/邊陲西方現當代美術綜覽系列〉,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0年3月

  • 2020

    〈南方意識與台灣美術〉,《藝術認證》,2020年2月號,第90期

  • 2020

    〈加拿大現當代美術源起之一:風景與安大略美術的傳統/邊陲西方現當代美術綜覽系列〉,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0年2月

  • 2020

    〈順風與逆風—關於那些不在歐洲的法國省分〉,《數位荒原》,2020年1月

  • 2020

    〈靜物畫,與其中所寄居的風土想像〉,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20年1月

  • 2019

    〈樂園中的焦慮國族:全球主題樂園小史〉,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9年11月

  • 2019

    〈20年後,臺灣是否還需要「雙年展」體制?〉,《ARTouch》,2019年10月

  • 2019

    〈艱苦薩伐旅:撒哈拉以南非洲(有時有些當代藝術的)旅遊手冊〉,《CLABO實驗波》,2019年10月

  • 2019

    〈南十字星空下的複數大陸:《憤怒企鵝》與原住民藝術/邊陲西方現當代美術綜覽系列〉,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9年9月

  • 2019

    〈自我.國際想像.後交流:2010年代台灣/東南亞當代藝術交流的表裡世界〉,《ARTouch》,2019年9月

  • 2019

    〈野樹叢中的印象派畫家:澳洲「海德堡畫派」的印象派繪畫藝術/邊陲西方現當代美術綜覽系列〉,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9年9月

  • 2019

    〈巫胡.巫胡(Vohou Vohou):黑人性(Négritude)與西非現代主義美術之建構〉,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 ,2019年7月

  • 2019

    〈山謬.佛索,與其「國家照相館」〉,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9年6月

  • 2019

    〈亞洲機構的政策性文化實驗〉,《CLABO實驗波》,2019年4月

  • 2019

    〈「巴西之王」們的美術投資賽局:聖保羅美術館及雙年展的源起〉,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9年4月

  • 2019

    〈從文化交流到展覽做為敘事文體〉,《藝術家》,2019年3月號,第526期

  • 2019

    〈神聖的熱帶工作室,與身處其中的女祭司:蘇珊.溫格(Susanne Wenger)與奧孫—奧索博聖林(Osun-Osogbo Sacred Grove)〉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9年3月

  • 2019

    〈憂鬱的熱帶工作室,與身處其中的白男畫家(下):華特.徐畢思的「山之茅屋」〉,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9年2月

  • 2019

    〈憂鬱的熱帶工作室,與身處其中的白男人畫家(上):保羅.高更的「歡樂之屋」〉,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9年1月

  • 2019

    〈台灣現當代藝術國際聯結簡介〉、〈台灣當代藝術贊助機制概述〉,《台灣藝術指南》,2019年台北當代藝博特刊

  • 2018

    〈殖民地、樂園、街頭、與國際非裔當代藝術的崛起:牙買加現當代藝術的四個階段〉,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8年12月

  • 2018

    〈送給亞洲的提問:2018關渡雙年展「給亞洲的七個提問」〉,《藝術家》,2018年11月號,第522期

  • 2018

    〈白人殖民地、歐洲古典畫、非洲藝術家:大草原上的辛巴威國家畫廊〉,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8年11月

  • 2018

    〈臺灣裸體美術伏流:端坐、斷頭、畸形與自我解剖-評「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藝術認證》,2018年10月號,第82期

  • 2018

    〈蟄伏於沖繩列島的琉球現當代美術〉,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8年10月

  • 2018

    〈姆札魯.伊斯蘭心中的孟加拉,與南亞現代性的伏流〉,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8年8月

  • 2018

    〈蒙古現當代美術簡史:一個國家的誕生〉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8年7月

  • 2018

    〈馬尼拉灣的現代之夢:馬可仕、夫人、文化機構與冷戰〉,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8年6月

  • 2018

    〈夾縫中的前衛性:伊朗伊斯蘭革命前夕的德黑蘭當代藝術館(下)〉,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8年5月

  • 2018

    〈夾縫中的前衛性:伊朗伊斯蘭革命前夕的德黑蘭當代藝術館(上)〉,高森信男專欄,《ARTouch》,2018年4月

  • 2018

    〈爪哇島上的方向辯證〉,國際視野專欄,《art plus》,2018年4月號,第78期

  • 2018

    〈上天下海、不思議的策展世界:科學博物館中的藝術與美術館中的科學〉,《典藏‧今藝術》,2018年2月號,第305期

  • 2018

    〈新加坡島上的五大洲聚會〉,國際視野專欄,《art plus》,2018年2月號,第75期

  • 2018

    〈當代藝術家眼中的工藝、職人與產業技術〉,《La Vie》,2018年1月號,第165期

  • 2017

    〈大地上的知識份子們:初探非洲當代藝術〉,《藝術家》,2017年12月號,第511期

  • 2017

    〈都心發,日歸美術館之旅(下)〉,國際視野專欄,《art plus》,2017年12月號,第74期

  • 2017

    〈都心發,日歸美術館之旅(上)〉,國際視野專欄,《art plus》,2017年11月號,第73期

  • 2017

    〈隱身於秘密之中的馬尼拉〉,國際視野專欄,《art plus》,2017年10月號,第72期

  • 2017

    〈荷蘭的迷霧〉,國際視野專欄,《art plus》,2017年9月號,第71期

  • 2017

    〈六本木上的東南亞〉,國際視野專欄,《art plus》,2017年8月號,第70期

  • 2017

    〈奈及利亞拉哥斯:黑色大陸的藝術前線〉,國際視野專欄,《art plus》,2017年7月號,第69期

  • 2017

    〈越南胡志明市觀察:越南藝術書寫新世代〉,國際視野專欄,《art plus》,2017年6月號,第68期

  • 2017

    〈從「亞洲」的誕生到「非歐洲」的催生〉,《ACT藝術觀點》,2017年春季號,第70期

  • 2017

    〈謝德慶:對抗時間的英雄主義〉,《art plus》,2017年5月號,第67期

  • 2017

    〈眼瞳中的塑形:第三屆科欽-穆吉里斯雙年展〉,《藝術家》,2017年4月號,第503期

  • 2017

    〈現代、鄉土與當代視角下的傳統:殖民現代性下的抗拒系統〉,《典藏‧今藝術》,2017年3月號,第294期

  • 2017

    〈現實秘境:灶腳、傳說、匪諜、老杯的傷疤、核導彈與鬼島〉,《典藏‧今藝術》,2017年1月號,第292期

  • 2016

    〈彈性反抗、連結突圍:21世紀亞非策展社群的新手段和新國際〉,《藝術家》,2016年12月號,第499期

  • 2016

    〈務實的自我形塑系統:如果台灣真的出現了所謂的國際/南向藝術策略〉,《典藏‧今藝術》,2016年12月號,第291期

  • 2016

    〈亞洲藝術工作者的平台/打怪:關渡雙年展〉,《藝術家》,2016年10月號,第497期

  • 2016

    〈反檔案的姿態,想像的批判性空間:專訪台北雙年展策展人狄瑟涵〉,《典藏‧今藝術》,2016年10月號,第289期

  • 2016

    〈城市裡的藝術聚落:「都市更新」的效應再造〉,《臺南美術》,2016年3月號,第1期

  • 2016

    〈菲律賓當代藝術:啟蒙、電影、崩壞、歷史與未來〉,《現代美術》,2016年3月號,第180期

  • 2016

    〈失語者的單語情境及擬態〉,《ACT藝術觀點》,2016年冬季號,第65期

  • 2015

    〈南洋、赤道、共和國:探詢新加坡美術史〉,《現代美術》,2015年12月號,第179期

  • 2015

    〈宮廟:殖民現代性的反身場域〉,《交陪》,2015年11月號,第4期

  • 2015

    〈從地方廟宇到綿延不盡的都會空間:台灣視覺藝術空間的轉化及「周圍都會區域」的空缺〉,《現代美術》,2015年9月號,第178期

  • 2015

    〈Painting as the Path to Social Landscape〉,《Gan Chin Lee: In-between》畫冊,2015年9月

  • 2015

    〈檳榔、攝影的極限、以及家鄉的現形:鈴木貴彥的檳榔攤地理學〉,《全球商店計畫/檳榔攤系列/鈴木貴彥》畫冊,2015年8月

  • 2015

    〈野生傳說:北海岸的魂魄與內在的氣力〉,《藝術家》,2015年8月號,第483期

  • 2015

    〈雙嶼記:Pulau Hantu、島群崩毀〉,《數位荒原》,2015年7月

  • 2015

    〈雙嶼記:Pulau Cerah、島群初生〉,《數位荒原》,2015年7月

  • 2015

    〈「再見了,荒蕪的公園」策展計畫草稿〉,《ACT藝術觀點》,2015年夏季號,第63期

  • 2015

    〈野生傳說:以「氣力」重塑藝術景觀及社會景觀〉,《朱銘美術館季刊》,2015年夏季號,第62期

  • 2015

    〈邊陲與主體:馬華當代藝術初探〉,《藝術家》,2015年4月號,第479期

  • 2015

    〈從「陌生的鄉愁」到「我不屬於」:主體、故事、展覽和永遠無法抵達的家鄉〉,《藝術家》,2015年4月號,第479期

  • 2014

    〈穿越邊境〉,《NOT TODAY》,2014年12月號,第5/6期

  • 2014

    〈邊緣都會的現實與夢想:桃園的地方社區藝術發展〉 ,《藝術家》,2014年12月號,第475期

  • 2014

    〈從帕德嫩神殿到圓山貝塚:台北雙年展做為巨獸眼中的「另外一個世界」〉,《典藏‧今藝術》,2014年11月號,第266期

  • 2014

    〈鬼魂、影像,以及正在觀看影像的鬼魂〉,《藝術家》,2014年11月號,第474期

  • 2014

    〈虛擬的亞洲共同體:2014黃金町Art Bazaar〉,《藝術家》,2014年10月號,第473期

  • 2014

    〈鬼魂之旅:重窺現代性結構的敘述者〉,《ACT藝術觀點》,2014年秋季號,第60期

  • 2014

    〈華氏451度的藝術:2014橫濱三年展〉,《藝術家》,2014年9月號,第472期

  • 2014

    〈拾荒花園〉,《典藏‧今藝術》,2014年7月號,第262期

  • 2014

    〈物件、色彩、家族:饒祗豪的版畫藝術〉,《Yow Chee Hoe》畫冊,2014年6月

  • 2014

    〈東南亞/台灣現代美術交流簡史〉,《現代美術》,2014年3月號,第172期

  • 2014

    〈直接歐洲:東南亞現代美術的起始點〉,《現代美術》,2014年3月號,第172期

  • 2014

    〈重探東亞:台灣在「東亞」的位置,以及「微光-亞洲當代工業圖景」及「亞洲巡弋」〉,《藝外》,2014年1月號,第52期

  • 2013

    〈假如世界改變了?:從威尼斯雙年展新加坡國家館到新加坡雙年展的大策略〉,《藝術家》,2013年12月號,第463期

  • 2013

    〈內部的亞洲〉,《亞洲巡弋》展覽畫冊,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2013

    〈南國.國南:台越藝術家交流計劃:策展工作田野筆記〉,《ACT藝術觀點》,2013年夏季號,第55期

  • 2013

    〈從日常書寫到宇宙感:林書楷的島嶼、城市和神祇〉,《藝外》,2013年6月號,第45期

  • 2013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ndependence Spaces in Taiwan〉,Planting Rice.com(菲律賓網路媒體),2013年5月

  • 2013

    〈重新定位島嶼—向南望去的亞洲交流〉,《藝術家》,2013年5月號,第456期

  • 2013

    〈關於旅行者的三場論辯,之三:當代藝術旅行者的源起〉,《數位荒原》,2013年4月

  • 2013

    〈關於旅行者的三場論辯,之二:旅行者的文化地圖〉,《數位荒原》,2013年4月

  • 2013

    〈關於旅行者的三場論辯,之一:旅行者的心靈地圖〉,《數位荒原》,2013年2月

  • 2012

    〈光州雙年展:從「圓桌」看塑造「亞洲」的六條路徑 II〉,《數位荒原》,2012年11月

  • 2012

    〈光州雙年展:從「圓桌」看塑造「亞洲」的六條路徑 I〉,《數位荒原》,2012年11月

  • 2012

    〈2012光州雙年展「圓桌」:複數陰性的歷史書寫〉,《藝術家》,2012年11月號,第450期

  • 2012

    〈《空的記憶》:尋找洞穴中的光與影〉,2012數位表演藝術節:雲端冒險

  • 2012

    〈《第七感官2-感官事件》:創造舞者之外的舞者〉,2012數位表演藝術節:雲端冒險

  • 2012

    〈藝術做為歷史的交匯點:馬來西亞當代藝術觀察〉,《藝術家》,2012年8月號,第447期

  • 2012

    〈西班牙殖民帝國之旅(下):從哥倫比亞、菲律賓到北台灣〉,《典藏投資》,2012年7月號,第57期

  • 2012

    〈西班牙殖民帝國之旅(上):從馬德里到墨西哥城〉,《典藏投資》,2012年6月號,第56期

  • 2012

    〈混亂中的新動能-菲律賓當代藝術觀察〉,《藝術家》,2012年4月號,第 443期

  • 2012

    〈地域、歷史和現代性的扮演-淺談拉丁美洲與東亞藝術的同質性和異質性〉,《典藏投資》,2012年2月號,第52期

  • 得獎
  • 2021

    「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獲第19屆台新藝術獎入圍

  • 2020

    「島嶼生活與地景:檳榔、香蕉、甘蔗、椰子樹」,獲第19屆台新藝術獎提名

  • 2015

    「2014第四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鬼魂的迴返」,獲第13屆台新藝術獎提名

  • 2013

    「南國.國南」台越藝術家交流計畫,獲第11屆台新藝術獎提名

  • 2010

    專輯設計作品〈搖籃‧記憶〉,獲第21屆傳藝類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設計

  • 駐村、旅行參訪贊助
  • 2019/4

    Culture Summit 2019,阿布達比,阿聯酋

  • 2019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駐地研究,象牙海岸、奈及利亞、貝南、多哥、法屬馬丁尼克、法屬瓜達洛普、荷屬古拉索、海地、盧安達、烏干達、肯亞、坦尚尼亞、衣索比亞

  • 2017/11

    CiMAM 2017,新加坡

  • 2017/2

    International Visitors Programme of NRW KULTURsekretariat,北萊茵-西發利亞邦,德國

  • 2013/10-2013/11

    黄金町エリアマネジメントセンター,橫濱,日本

  • 2013/7

    GlogauAIR,柏林,德國

  • 論壇、工作坊策畫
  • 2020

    「您的國際是誰的國際?台灣當代藝術國際交流政策討論工作坊」策畫,北師美術館

  • 2019

    第二屆「亞洲策展論壇」(Asian Curatorial Forum),共同策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印度Prameya Art Foundation主辦,印度新德里國立尼赫魯大學(JNU)School of Arts and Aesthetics

  • 2019

    2019春之當代藝論「藝術史劇場:全球藝術史的參照與對話」國際論壇及工作坊策畫,春之文化基金會主辦,台北當代藝術館

  • 2019

    「化外之地」(Out of Range)台越藝術家工作坊,與越南策展人阮如輝(Nguyen Nhu Huy)共同策劃共同企劃,大叻,越南

  • 2017

    「2017 Asian Curatorial Forum」,共同策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孟加拉Bengal Foundation、Britto Arts Trust主辦,孟加拉達卡Shilpakala Academy

  • 座談、講座、論壇
  • 2021

    「一體山形」蔡年玨(三行)個展,開幕座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臺灣

  •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Gallery talk II—台味美學、南島藝術與美學政治:從「臺灣藝術主體性」雙年展25周年談起,論壇,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臺灣

  • 2021

    「From the “Southern Island” to the Hidden Narratives: The Artistic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個人專題演講,線上活動,Silpakorn University,曼谷,泰國

  • 2021

    「末日談談(二)」座談會,線上活動,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所,臺北,臺灣

  • 2021

    「The CLOUND Residency」座談會,線上活動,思劇場,臺北,臺灣

  • 2021

    「Revealing Contexts: Southeast Asia in Taiwan」論壇,線上活動,台亞基金會,臺北,臺灣

  • 2021

    「2020 Taiwan Biennial Online Symposium: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formance Art in Asia」,線上活動,國立臺灣美術館、Asia Cultural Council Taipei,臺中,臺灣

  • 2021

    「南洋放送局:放送今昔物語」,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 2020

    「The School of Mutants Assembly」2020台北雙年展公眾計畫,王大閎建築劇場,臺北,臺灣

  • 2020

    「地貌.輿圖.穿越劇:周代焌個展」座談會,尊彩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2020

    「島嶼的月色影響著看海的人—莊東橋個展」開幕座談會,絕對空間,臺南,臺灣

  • 2020

    「您的國際是誰的國際?台灣當代藝術國際交流政策討論工作坊」,北師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20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藝術家暨策展人座談會,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2020

    「混血人:來一場野性的餐會」座談會,好地下藝術空間,花蓮,臺灣

  • 2020

    「方域之外」藝術家對談,福利社,臺北,臺灣

  • 2020

    「後/冷戰文化影子下之亞際知識解殖」工作坊,國立中央大學,中壢,臺灣

  • 2020

    沙洲上的應許之地 — 李奎壁x高森信男x許家維,龍山文創基地,臺北,臺灣

  • 2020

    秘密南方:策展人開講,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20

    「The Secret from the South: Cold War and Global South in the Museum's Collection」CCSCA學程公開講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臺灣

  • 2020

    「後大選論壇:當代藝術眼中的政治控制、技術史與危機感」,台北數位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2020

    「從前從前有個桃太郎」《南方演藝記》讀書會03,她的實驗室空間集主辦,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臺北,臺灣

  • 2019

    「複寫拓樸:台灣當代藝術東南亞交流計畫的階段性檢討與回顧」,北師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9

    「異人:東南亞文化與當代藝術的中介世界」亞洲藝術雙年展專題演講,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2019

    「重返神性:作為一位無神論的有神論者」開幕座談,水谷藝術,臺北,臺灣

  • 2019

    「2019 Asian Curatorial Forum」,School of Arts and Aesthetics,國立尼赫魯大學(JNU),新德里,印度

  • 2019

    「進化するAIR−アーティスト・イン・レジデンスを通して見えてくる共同体の可能性と創造性−」,黄金町エリアマネジメントセンター,橫濱,日本

  • 2019

    「海洋與詮釋者:非洲與加勒比海現當代藝術踏查分享會-南台灣加映場」,絕對空間,臺南,臺灣

  • 2019

    「海洋與詮釋者:非洲與加勒比海現當代藝術踏查分享會」荒原見面會,在地實驗,臺北,臺灣

  • 2019

    「藝術史劇場:全球藝術史的參照與對話」國際論壇,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 2019

    「從獨立空間到獨立文獻」,「藝術史劇場」關聯論壇,絕對空間,臺南,臺灣

  • 2018

    「焦外:清邁與泰國深南的藝術現況」,台北國際藝術村,臺北,臺灣

  • 2017

    「Sun Shower」東南亞大展論壇,森美術館,東京,日本

  • 2017

    「Southeast Asia's Art Writing Workshop」,Zero Station,胡志明市,越南

  • 2017

    「2017 Asian Curatorial Forum」,Shilpakala Academy,達卡,孟加拉

  • 2016

    與遺忘搏鬥-人權與藝術系列講座第二場「繞路的正義」,台北國際藝術村,臺北,臺灣

  • 2015

    「生活.文化.東南亞」沙龍,國立臺灣博物館小南門園區,臺北,臺灣

  • 2015

    「限界藝術與當代策展」工作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蕭壠文化園區,臺南,臺灣

  • 2015

    「視覺藝術國際策展資源平台2015國際策展論壇:從策展實踐到自製理論」,關渡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5

    「Hugo Boss Asia Art 2015居間對談/冷戰的另一端:重訪亞洲藝術史」,外灘美術館,上海,中國

  • 2015

    「河流:亞州當代藝術連線」座談會,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 2015

    「潘大棠:陳建泯個展」座談會,原形廠域,臺北,臺灣

  • 2015

    「過境.Transit:馬來西亞旅台學生聯展」座談會,竹圍工作室,新北,臺灣

  • 2015

    「枕流漱石:林晏竹個展」座談會,竹圍工作室,新北,臺灣

  • 2015

    「殘響世界深夜論堂:從歷史幽靈到都市權」座談會,睡不著咖啡,臺北,臺灣

  • 2014

    「新音軌:馬來西亞當代藝術實踐路徑」座談會,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4

    「迂回路:アジアにおける芸術文化交流シンポジウム」論壇,横浜市立大学、ヨコハマ創造都市センター、黄金町エリアマネジメントセンター,橫濱,日本

  • 2014

    「對照記:島與陸的互為鏡像」講座,誠品信義店三樓Forum,臺北,臺灣

  • 2014

    「龍潭談:龍潭藝文聚落的想像」論壇,龍元宮,龍潭,臺灣

  • 2014

    「鬼魂的迴返:2014年第四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系列講座/第三場:神鬼世界與當代藝術之實踐」論壇,鳳甲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4

    「鬼魂的迴返:2014年第四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系列講座/第二場:讓靈魂回家-祖屋的裂解與重建」論壇,tamtamART TAIPEI IPIX,臺北,臺灣

  • 2014

    「鬼魂的迴返:2014年第四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系列講座/第一場:從心理學和巫俗實踐工作來重返鬼神世界」論壇,台北當代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2014

    「策展人駐村方法論(竹圍工作室小客廳2014:國際藝術家交流系列策劃─Artists talk part02)」論壇,台北當代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2014

    「MITTing: Art and Cultural Network Forum緬印台泰文藝交流論壇」講座,中山創意基地URS21,臺北,臺灣

  • 2013

    「轉移參考點:從打開-當代與奧賽德工廠的東南亞經驗談起」論壇,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 2013

    「バザールトーク:海外の視点からみる黄金町」講座,黄金町エリアマネジメントセンター舉辦,橫濱,日本

  • 2013

    「2013亞洲當代藝術論壇」,關渡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3

    「我們需要怎麼樣的雙年展?」論壇,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3

    「南國吉隆坡談:談台越藝術家交換計劃」講座,Lostgens',吉隆坡,馬來西亞

  • 2012

    「拆除前夕-論壇與跨年聲音表演」論壇,陳界仁〈幸福大廈I〉樹林片廠,新北,臺灣

  • 2012

    「順化南國談:聊台越藝術家交換計劃及台灣藝術簡史」講座,New Space Art Foundation,順化,越南

  • 2012

    「島外談弟二發/吉隆坡談 歷史的片斷:台灣現代及當代藝術」講座,New Black Caffee Lab,吉隆坡,馬來西亞

  • 2012

    「台灣當代媒體藝術發展概況」講座,Multimedia University,Cyberjaya,馬來西亞

  • 2012

    「密室談第一發/土城密室」座談會,智慧森林美國學校,土城,臺灣

  • 2012

    「空間的精神及其詩意:人與自然的歷史」講座,元智大學,桃園,臺灣

  • 2011

    「REC講座:邊陲策展+邊陲城市」講座,REC,臺南,臺灣

  • 2011

    「後態度:混種、異地、島嶼的世代」座談會,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臺北,臺灣

  • 策展助理、研究案及評審
  • 2022

    「The 2022 Sovereign Asian Art Prize」臺灣區提名人,香港,中國

  • 2018

    「Asia Pacific Breweries Foundation Signature Art Prize 2018」,新加坡美術館亞太藝術獎,臺灣區提名人,新加坡

  • 2014

    「越南現代雕塑:生活空間再定義」,於南龍路9號日式歷史宿舍展出,任策展助理,龍潭,臺灣

  • 2014

    「High underTai」,於齁空間展出,任策展助理,臺南,臺灣

  • 2014

    「北越芒族文化博物館台灣藝術家駐村計畫」,於芒族文化博物館展出,任策展助理,和平省,越南

  • 2013

    「奧賽德南駐計劃第一發:朱駿騰南上順化」,於New Space Arts Foundation展出,任策展助理,順化,越南

  • 2010-11

    「台灣戰後日裔族群的鄉愁:沈默的少數族群之社會歷史經驗的敘事建構」,中研院民族所研究案,任研究助理,臺北,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