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這本長篇小說主要是寫70年代山林文化,從伐木、教育到登山,主要場地在花蓮林田山,此地日語稱為「摩里沙卡」。日本統治開啓了台灣檜木(松羅)伐採。到了國民政府美援時期,山林文化再度遽變,傳統手鋸、鐵路運輸與流籠運載原木,變成電鋸、卡車、山路型態,快速耗竭了台灣山林資源。這本小說在某種層次也是表達這種林業變遷。
特色:
本書以花蓮的阿美族人與伐木生活為主調,呈現70年代花蓮玉里療養院的老兵生活、伐木生活對台灣山林的影響、台灣山林登山活動、偏遠山區的教育問題。
內容大綱:
1966年,座落東京澀谷的明治神宮遭雷擊,鳥居毀壞,遂以高價向台灣購買「扁柏」,期限十年內。開啓台灣各大林場較勁……
「索馬師仔」張政光是在電鋸伐木年代,仍保持用手鋸作業的人。索馬,日語伐木工的意思。他自小自閉,擁有對自然與樹木有超乎異常的感受力。
古美霞擁有一半的黑人血統(其父是60年代越戰來花蓮放假的美國黑人),擁有一段不堪的記憶,一直想逃離花蓮。跟著「索馬師仔」張政光回到林田山的大觀聚落,這是位於海拔1500公尺的伐木中繼站。大觀聚落是二戰期間,日本砍伐山林以提供軍事用途的經營部落,擁有小學,卻在戰後不久因為伐木基地上遷(伐木從低處往上砍)而廢棄。古美霞想復校,好提供聚落小朋友就讀,也讓被稱為「白痴」而未完成小學學業的張政光讀完小學。
沒人看好古美霞能復校,可是她卻以驚人能力達成。這點讓張政光感動,於是賣出大觀聚落水源地的檜木林,幫助她完成最後的復校基金。可是這讓古美霞震驚,如果砍伐水源地檜木(賣出最好的扁柏給明治神宮),大觀聚落將缺水而衰敗。但是,大局已定。
張政光的母親熱衷於登山,一心想登喜馬拉雅山,可是苦無經費。古美霞某次在「五燈獎」花蓮初賽中,一舉成名,在記者採訪中發表張政光的母親登喜馬拉雅山是「反攻大陸」(登過尼泊爾而跨上大陸邊界的山),獲得全國熱烈捐款,張政光的母親達成登山夢想,卻死於該次山難。
林田山林場七星崗伐木站附近(鄰近中央山脈2900公尺七彩湖)發生大火,火勢隨樹木飄散的星火燒上三個月,動員大量人力救火無效。古美霞這時卻離開林田山前往台北,救出張政光母親的登山搭檔,他因為登山失敗,回國後繭居家中。古美霞如果不把他帶出家門,他會餓死。
另一方面,張政光不得不在水源地闢出防火林道,獨自前往,使用快速的電鋸。因為操作不慎,加上地震來臨,倒落的檜木壓住手臂,求救無援,面臨死亡。死亡之際,因為森林大火而逃離的動物,紛紛經過他身邊,包括一隻他曾經養過的黑熊。然而,張政光一直豢養的狗,這時卻與黑熊廝殺而死,內心複雜無比。他渴望死亡之前,能躺在所愛的古美霞的懷抱裡面。
從宜蘭搭車回花蓮的古美霞,在蘇花公路遇到地震落石,車程中斷。這時天際下起小黑雨(林田山的林火的木灰夾雜種子),決定下車走過落石,再遠也要徒步回家……
(2011年專案成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