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妹劇團x第七劇場-交換手札,杜斯妥也夫斯基計畫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交換手札」三年國際交流計畫是由台灣「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日本「第七劇場」與「三重縣綜合文化中心」在2016年共同發起,是莎妹劇團針對未來劇團發展,及台灣劇團進入日本的一次試金石。透過劇團製作人與場館藝術總監在歷經將近一年的討論後,逐步融合不同藝術家的想法,以日本三重縣文化會館為起點,共同找尋未來台日共製作品的可能性,並互相在對方的文化社會中,奠定彼此品牌的知名度,將台灣的演出帶給更多不同文化的觀眾,並在觀—演之間的回饋中,淬煉創作的能量。
劇團對劇團
計畫的核心概念,是讓王嘉明與鳴海康平兩位導演互相挑戰對於文本、空間、燈光、聲音與演員身體的可能,持續交換筆記與創作靈感。並以「劇團對劇團」的方式,加入演員、製作人、設計群等成員,逐步結合不同面向的表演與製作準則,嘗試翻轉既有的思考邏輯。同時在交流過程中,台日雙方交錯提供導演、演員駐地排練的合作機會,試圖讓異地的訓練過程,加強表演者對於聲音、語言與身體的再思考。在跨國共製中的「共」,試圖突破許多限制及障礙,達成更深入的「共製」基礎。而設計群透過跨文化背景的合作經驗,分享彼此的文化價值與生命哲學,也可以吸收新的美學經驗,進而融入自己未來的製作與設計當中。
兩地觀眾拓展
莎妹劇團每次前往三重進行工作坊時,都會進行如社區餐會、參訪等交流活動,也安排前來台灣的日本團隊暫居於「大稻埕」,目的是透過兩團演出的往返,讓接觸到的民眾更習慣日常式的國際交流,撕除「觀光」與「工作」的標籤,剝去異國的糖衣包裝,一點點加深兩方基層民眾對兩個劇團的認識,除了台灣觀眾可以開始認識「第七劇場」之外,日本三重縣文化中心的觀眾也會在心裡留下「台灣莎妹劇團」的名字。
面對持續變化的台灣劇場,每個劇團都有其因應之道。特別是拓展觀眾,做為演出獲利的基礎,莎妹劇團除了鞏固台灣的既有觀眾群外,也嘗試打開日本的觀眾群。在完成與第七劇場的三年國際共製計劃後,兩位導演其實心裡都有些兩地的新合作計畫,期待將來的交流將有更長期、普遍的方式,在台日交通日益便捷的現在,建立一套更密切、更頻繁的合作模式。
1.2016年《地下室手記/罪與罰》演出團隊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X 地下室手記
製作人:陳汗青
編導:王嘉明
演員:Fa、王世緯、王安琪、張耀仁、佐直由佳子(第七劇場)
舞台監督:鄧湘庭
燈光設計:王天宏
服裝設計:靳萍萍
導演助理:盧琳
第七劇場 X 罪與罰
編導:鳴海康平
演員:小菅紘史、伊吹卓光、八木光太郎、堀井和也、蔡亘晏(莎妹劇團)
舞台監督:平岡希樹
燈光設計:島田雄峰
導演助理:三浦貴司
2.2017年《1984,三姐妹一家子的日子》演出團隊
演出概念:鳴海康平、王嘉明
原作:喬治.歐威爾、契訶夫
劇本:王嘉明
導演:鳴海康平
演員:
【台灣】莎妹劇團:Fa、王世緯、王安琪、崔台鎬、張耀仁、蔡亘晏
【日本】第七劇場:佐直由佳子、菊原真結、小菅紘史、伊吹卓光
【日本】SPAC-静岡縣舞台藝術中心:永井健二
製作人:新田幸生
服裝設計:靳萍萍
舞台概念:鳴海康平
燈光設計:島田雄峰
音響:平岡希樹
舞台監督:鄧湘庭
演出助理:陳昱君
執行製作/隨行翻譯:盧琳
平面攝影:松原豊
宣傳美術:橋本デザイン室
3.2018年《珈琲時光》演出團隊
企劃協力:侯孝賢
原始文本:候孝賢/朱天文《珈琲時光》
改編:王嘉明
導演:王嘉明、鳴海康平
演員:
【台灣】Fa(莎妹劇團)、朱安麗(國光劇團)/日本版、圈圈(莎妹劇團)/台灣版
【日本】佐直由佳子(第七劇場)、小菅紘史(第七劇場)、鈴木真理子(SPAC-静岡縣舞台藝術中心)、西本浩明(演藝列車「東西本線」)
製作人:新田幸生
服裝設計:靳萍萍
舞台概念:鳴海康平
燈光設計:島田雄峰
音響:平岡希樹 、洪伊俊
舞台監督:鄧湘庭
文字視覺統籌:Baboo
執行製作/隨行翻譯:盧琳
劇團經理:趙夏嫻
行政:楊帛翰
翻譯:陳汗青、林佳祥
劇照攝影:Manbo Key
平面攝影:松原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