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年法曼》法曼長笛室內樂團十周年音樂會

法曼長笛室內樂團

  • 《拾年法曼》法曼長笛室內樂團十周年音樂會|法曼長笛室內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拾年法曼》法曼長笛室內樂團十周年音樂會|法曼長笛室內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拾年法曼》法曼長笛室內樂團十周年音樂會|法曼長笛室內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拾年法曼》法曼長笛室內樂團十周年音樂會|法曼長笛室內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法曼長笛室內樂團立案團址登記在三峽。三峽聚集了豐富的藝術人文,孕育了許多傑出的藝術家,因此我們委託了作曲家-江佳穎老師,以三峽為發想,創作出《笛之湧樂》這首曲子,用樂曲寫出三峽的特色,是首代表出法曼長笛室內樂團走過10年的曲子。尋找樂曲當中,演奏家也歷經不少挑戰,首先長笛三重奏的組合樂曲少之又少,最後尋找到同為長笛家的伊恩‧克拉克Ian Clarke的作品《圓括號》。這首曲子運用了大量的新式指法、微分音、竹笛音,和不和諧的和弦交織而成,這首也是法曼長笛室內樂團成軍10年,首度嘗試如此現代的樂曲。在演奏《笛之湧樂》時,演出人員參考了三峽的歷史文獻,染布業在早期的墾拓社會中以供應附近地區居民的需求,在清朝道光到同治、甚至到大正年間,三峽的染布業相當的盛行。染布業今日雖已沒落,但技術仍舊是保留了下來,成為三峽觀光業的最大賣點之一。演出前,我們找尋了藍染的服裝,用視覺來連結音樂。之後在多次與作曲家溝通之後,第一樂章匯,像是一種黑暗混沌時期,先民乘坐小船到達三峽一展抱負的感覺,當天的演出以燈光全暗,僅開著譜架燈,有種在黑暗中摸索光亮的感覺。之後隨著音樂越來越高潮燈光也逐漸打開。演出者們身著藍染服飾,打著赤腳,按著作曲家安排的三角型緩緩的走位演出。

本次音樂會受到各界的喜愛,紛紛表示曲目安排別出心裁,尤其是伊恩‧克拉克Ian Clarke的作品《圓括號》更是出乎意料的大受歡迎;而《笛之湧樂》結合服裝與簡單的燈光設計的演出方式,也廣受到大家好評。對法曼長笛室內樂團來說更是一大的突破,在十週年音樂會上展現了對於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拾年法曼》法曼長笛室內樂團十周年音樂會演出曲目

交響協奏曲:寫給3支長笛與鋼琴(由阿朵里安改編)
圓括號:寫給3支長笛與鋼琴
長笛重奏:笛之湧樂(委託江佳穎作曲家創作,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
花組曲

委託創作作品:《笛之湧樂》樂曲解說

編制:長笛四重奏與打擊。長笛3支、中音長笛1支、打擊:沙鈴、5個音高木魚、邦哥鼓、鈸、響板。

由於法曼長笛室內樂團的發源地在三峽,因此本委託創作希望能夠藉由這首樂曲將三峽地區的精神意涵與法曼這個已經生根並且繼續在成長的團體做連結。「笛之湧樂」當中的湧,就是取自三峽的早期名稱三角湧的湧。在樂演出之章間,演出者有位置上的變換,主要是每一個樂章都會呈現一種不同的三角形式,不同的演出位置也是針對聲部之間呼應與互動的關係做設計安排。

這首樂曲分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匯》,在音樂上以三度加上七度的音程緩緩地向上堆積,象徵法曼一步步地推砌了十個年頭;整個樂章從低音慢慢爬昇至高音域,從微弱分散的音色到響亮的齊奏音響,也代表三角湧地區三條主要河流的匯集,吸引許多人在三峽這塊沃土上安家立業。

第二樂章《展》用許多上行的跳耀音符以及快速變化的節奏組合,象徵辛勤工作的三峽人民,揮灑著汗水在自己的工作岡位上努力著;也藉以描繪法曼在發展歷程中充滿挑戰與樂趣的過程。這個樂章中有一段短暫的慢板,像是辛勤工作間難得的午間休息,也像是望著三峽溪旁的落日夕陽,帶著疲憊而滿足的心情結束一天的工作。這個樂章的結尾樂段以不同的節奏組合重複著相同的上行動機,藉此代表法曼繼續不斷的發展。

第三樂章《湧》,以緩板作為序奏,運用前兩個樂章的動機作為回顧,彷彿昨日曾經光鮮亮麗的牌樓成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老街;接續著充滿活力的快板樂段,如同三峽這塊富有人文、藝術、歷史的土地,包容著舊與新的撞擊;打擊的獨奏片段和終曲前的緩版詮釋一個地區和一個團體在發展過程中的再思與內涵,樂曲最終以輕快的節奏及開闊明亮的和聲呈現古城鎮的新氣象,也表現法曼笛之湧樂的豐富。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曲譜首頁
演出照片
創作者簡介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