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現代音協 Formosa Sequnza 委託創作計畫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委託計畫邀請本協會六位資深至青年世代作曲家(錢善華、呂文慈、陳瓊瑜、鄭建文、曾筱雯、周久渝),特為六位本協會中、西樂器音樂家會員與「現代音協樂團」特約獨奏家量身創作之獨奏(唱)作品,呈現出六首風格截然不同的新創樂曲。樂曲解說如下:

1. 陳瓊瑜 《河流》為大提琴獨奏

這個曲名被作曲家當成是多重象徵,象徵客觀時間的流動,象徵主觀意識的綿延,象徵鏡子映照出人生中的各個畫面,象徵無止盡的生命循環。全曲以大量的自然泛音為構成主體,並且在泛音與實音的轉換過程中產生摩擦,不同於傳統曲目追求音色的飽滿與圓潤,此曲所呈現出的怪異音響正是作曲家想要表達的人生的實相。

2. 周久渝 《籽聲》為琵琶獨奏

有幸成為李子聲老師的學生,他經常不按牌理出牌的上課方式讓我第一次接觸現代音樂。當年的養分與激起的好奇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也漸漸成了樂在其中的一份子。謹以此曲名與老師名諱同音的作品題獻給我的現代音樂啟蒙老師李子聲教授。以從種籽聯想的數種狀態發想:播、藏、萌、發。播是灑下許多可能性,音樂表現上較為即興自由,素材多為非樂音;藏是醞釀,以單音思維為主;萌則運用大量推拉、綽注音,表現新嫩的線條;最後進入「發」為節奏感強且有力的結尾段。

3. 鄭建文《秋思》為長笛獨奏 

此作品取材自馬致遠的元曲《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由演奏者唸誦詩文中的意象之英譯文字,配合不同子音之氣聲,將演奏者的身份轉化為兼具聲音製造者與敘事者的角色,並將文字唸誦融入音色變化的表現中。樂曲並在減少音高變化以彰顯音色與織度的原則下,使用不同的裝飾技巧,將原本獨奏的線條變化為較粗的線條,並以音符密度、吹奏方式、音高群成員的漸變等,維持音樂流動性及呈現音色張力的消長。此曲為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委託創作、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

4. 曾曉雯《彈指‧須臾》為古箏獨奏

紀伯倫《先知》的論「時間」作為此創作之平行思考:「 ……然而你們心中那無時間性的已覺悟到生命的無窮,而明白昨日不過是今天的回憶,明日又不過是今天的夢境。並且那在你們體內歌唱和沉思的它,依然居於將星辰散布於天際時那最初的一瞬間。你們之你們之中誰不感覺到愛的力量廣大無窮?誰會不同意愛雖然無窮無盡,卻蘊含於她內在的中心。它運行時並不是由一個愛念到一個愛念,也不會從某種愛的行為轉移到另一種愛的行為?時間豈不和愛一樣,不可分割並且無垠?……」

5.  錢善華系列 VII》為獨唱

作曲者一系列為單一表演者而創作的第七首曲子,樂曲創作素材主要取自於臺灣原住民阿美族、雅美(達悟)族傳統旋律,使用民間音樂素材創作是作曲者常用的手法。整曲為一對稱/拱形曲式。

6. 呂文慈 《變臉》為小提琴獨奏

運用東方音樂素材,於小提琴上做各種音響與技法之呈現。讓潤飾加料後的小提琴時而變成長笛、雙簧管、低音管,時而轉變成各樣銅管,甚或擊樂器。動機源自四川變臉藝術。為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2013-2014委託創作,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委託創作:陳瓊瑜《河流》,首演於「Formosa Sequenza」音樂會,精選片段(大提琴陳昱翰)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委託創作:周久瑜《籽聲》,首演於「Formosa Sequenza」音樂會,精選片段(琵琶林慧寬)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委託創作:鄭建文《秋思》,首演於「Formosa Sequenza」音樂會,精選片段(長笛林蕙蕙)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委託創作:曾曉雯《彈指.須臾》,首演於「Formosa Sequenza」音樂會,精選片段(古箏葉娟礽)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委託創作:錢善華《系列VII》,首演於「Formosa Sequenza」音樂會,精選片段(女高音林欣欣)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委託創作:呂文慈《變臉》,首演於「Formosa Sequenza」音樂會,精選片段(小提琴李俊穎)
創作者簡介
成果追蹤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