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osa Missa 委託創作計劃
愛唱歌手合唱團
相較於一般民間信仰的佛道教,原住民族在面對天主教信仰的態度上明顯開放許多,林明杰老師的《Missa Formosa》(福爾摩沙彌撒)以彌撒曲的結構來創作整套作品,包含了垂憐經(Kyrie)、光榮頌(Gloria)、信經(Credo)、歡呼歌(Sanctus)以及羔羊經(Agnus Dei)五個樂章,靈感皆取自台灣常民生活。Missa Formosa具有彌撒經文格式,但本質實為關懷台灣生活之藝術創作,其中的第二樂章「光榮頌」甚至更以街旁人們隨意哼唱的旋律入樂,在和聲的細緻變化中漸漸擴散出台灣文化的偉大。
此作品嘗試以13部的和聲編制和本土風格,於各部份中結合不同的原住民、西方以及東方的音樂素材,希望能藉由這次的原創作品,激發國人對原住民族以及台灣文化的重視。在參與了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在2012年的「海洋計劃」,創作了關注蘭嶼原住民族的男聲合唱曲《Kangdaw Riyar》以後,林明杰在2014年也應台北木樓合唱團(The Müller Chamber Choir)之邀創作了《蘭嶼:歡迎歌》以及《小琉球》。《Missa Formosa》是林明杰首部以原住民族音樂為題材創作的大型作品,愛唱歌手合唱團於2017/1/21在年度公演「因愛而唱三─島嶼生活的三種想像」中,正式首演合唱作品《Missa Formosa》,省思台灣原住民族天主教信仰與福爾摩沙這塊土地上的文化和生活。
樂曲解說
1. KYRIE 垂憐經
Kyrie Eleison的創作理念為人們懇求上帝的眷顧,期望上帝的拯救,由小小的祈禱逐漸增強為呼喊,再變為巨大的吶喊祈求上帝的回應。但是上帝的遲不回應,讓人們逐漸放棄,祈禱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後的不協和音的上行,描寫人們對自身以及信仰是否存在的問號。原住民素材來自於布農族的八部合音,使用層層疊加的形式,整曲為一個非常巨大的漸強,之後漸弱結束。
2. GLORIA 光榮頌
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希望……
人們認為上帝的遲不回應其實是早已回應,如果沒有上帝的幫助情形一定更糟,上帝只會賦予人們他們所能承受的考驗,上帝會這樣做一定是有祂本身的考量以及安排,並懷抱著這樣的心情讚頌上帝。只是,希望能夠改變殘忍的現狀終究只是奢求嗎?最後的各聲部出現的獨唱代表人們發自內心接受世間的一切,並完全臣服於造物主之下。
3. CREDO 信經
Credo為整首彌撒的第三個樂章,因此「三」這個數字為整個樂章的中心理念。以原住民族達悟族的三音系統為主,並暗示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概念,而一開始的三音和弦,則銜接了前樂章Gloria的調性。此樂章之中,一個樂句的旋律進行大多會在三度之內,而在遇到Jesum、Christum或是Gloria等讚誦上帝的話語時,則會突破三度的限制,暗示人們對上帝的崇敬及上帝給予的幫助使自身得以獲得救贖。樂章中並使用Kyrie以及Gloria前兩樂章的素材加以發展,尤其結尾時,將Kyrie「d小調」以及Gloria「a小調」的調性直接加以結合,出現一個複合的和絃「d-a-c-e」,重現前兩樂章複雜的情緒。
4. SANCTUS-BENEDICTUS 聖哉經-降福經
在銜接Credo的一段小序奏之後,Sanctus-Benedictus採用了原著民強烈的節奏特色為素材。雖然歌詞簡短,但是音樂在高低起伏的音色變化之間盡情的發展。以Credo為中心,Sanctus-Benedictus與Gloria所表達的節奏特色、以及接下來的Agnus Dei和Kyrie的和聲線條表現方式亦將呈現一個完美的對稱,此曲演唱完後將直接銜接Agnus Dei,獻給上帝最誠摯的讚美。
5. AGNUS DEI羔羊經
緊緊相連著Sanctus-Benecditus的Agnus Dei,以相同的素材喚醒人們對於Kyrie的記憶以及情感。而和聲使用上的些微不同亦暗示著心境上的變化:由最初的呼喊轉為平靜的感恩,中間快速段落的出現暗示心情上小小的波動,但在不久後一切終將歸於平靜。最後一小段D大調上的聖詠演唱形式,象徵人們終於在最後平復了Kyrie上d小調的遺憾──人們向上帝請求,而祂帶給我們心裡最後的寧靜平和與完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