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裝置劇場作品《觸》創作與演出計畫

鄭伊里

  • 音樂裝置劇場作品《觸》創作與演出計畫|鄭伊里|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裝置劇場作品《觸》創作與演出計畫|鄭伊里|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裝置劇場作品《觸》創作與演出計畫|鄭伊里|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裝置劇場作品《觸》創作與演出計畫|鄭伊里|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裝置劇場作品《觸》創作與演出計畫|鄭伊里|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裝置劇場作品《觸》創作與演出計畫|鄭伊里|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裝置劇場作品《觸》創作與演出計畫|鄭伊里|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裝置劇場作品《觸》創作與演出計畫|鄭伊里|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音樂裝置劇場作品《觸》創作與演出計畫|鄭伊里|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鄭伊里《觸》作品簡介

四位打擊演奏者演奏的樂器是全新製作的聲音裝置,並且融合即時電聲,透過設計好了的演奏方式來觸碰裝置,進而完成一個精密的作品。此外,此裝置視覺上的主角「水」,透過每個裝置下的喇叭可以彈性地控制水波動的狀態,與演奏者和音樂互動。在燈光上,每個裝置上方懸掛了光源集中的燈泡,而照射出了驚人的水影-水滴與光環。而這些影子的晃動與聲音和演奏者的演奏緊密連結,產生了最自然的互動。

創作心得

以往作曲的經驗以寫給已存在的樂器為主,配器和樂器的聲音都有明確的資訊可循。然而這個計畫最大的挑戰是,要從零開始製作一個新的樂器,並且研究和開拓它聲音的可能性。起初,我購買了不同的喇叭與容器來測試各聲音頻率的響應效果,經歷了許多不合適的組合,綜合考量音樂與水波動視覺的效果,才尋找到這理想的容器與喇叭。燈光的部分原本打算用投影機去打亮裝置,而後來在測試意外發現從上方照射光源,即能取得水美麗的影子。裝置的部分雖耗費了不少準備時間,然而開始譜曲才是創作一切的起點。雖說是非典型的樂器,但我依然使用古典四重奏的配器方式,去安排這四位演奏者的演奏。另外電子音樂的設計可說是此作最重要的部分:四個聲音輸入,六個聲音輸出,八個聲音效果,和數不清的交錯結合,就為了讓四個裝置無論在聲音或是水的波動行為上,都能彈性地被獨立控制。

*完整的樂曲解說與作品設計細節請參照樂譜

顯示完整資訊
曲譜首頁
文宣品
成果追蹤
  • 鄭伊里作品《觸》首演紀錄:2017/6/14於瑞士Le Bourg, Lausanne由We Spoke首演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