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寫作文學長篇小說 )

張放

  • 海燕(寫作文學長篇小說 )|張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海燕(寫作文學長篇小說 )|張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海燕》創作內容摘要

民國三十八年春,于光隨著九團撤退到達東犬島,因患肺病在無名小島療養,結識文學青年杜源。同病相憐,情如兄弟。杜源退伍,去了花蓮。于光不久被誣告貪污撤職。他隻身到了台灣,舉目無親,走投無路,只得去花蓮找老戰友杜源。由於杜源堂兄為中學校長,介紹于光任圖書館職員暫時有了地方居住。

于光工作勤奮,白天上班,晚間進師範學院中文系進修,取得學位,成為教師。同事莊莎幗,花蓮原住民,甚愛于光。兩人終於成為夫妻。

杜源在學校白天教書,晚上秘密寫作。至於于光問他寫什麼?告以長篇小說《海燕》,至於內容,卻秘而不宣。不料,在白色恐怖環境下,《海燕》原稿被竊,杜源以政治犯被捕,押到綠島監獄。杜源一時想不開,撞壁自殺。于光接到此噩耗,便以悲痛心情為杜源辦了後事。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政府宣布解嚴,校方公佈杜源當年寫《海燕》內容,是反對戰爭,爭取自由。從此圖書館可以引進各種書籍,言論也可以自由發表,杜源的死,給予于光無比沈痛。

由於海峽兩岸可以通信,于光得悉家鄉胞弟于明在文革中被列為反革命份子,致使精神錯亂,在醫院自殺。于光觸景傷情,決心繼杜源以後,寫出一篇真實地沒有瞞與騙的小說《海燕》。

弘志高中杜校長終身從事教育,桃李滿天下。他在彌留前,依舊惦念于光寫作《海燕》的進度,他囑告兒女死後骨灰灑進太平洋,從此晨現日出美景,夜聞波濤碎浪,欣賞海燕優美自由的舞姿。

顯示完整資訊
封面
內容摘錄
成果追蹤
  • 出版|本創作計畫於2006年由詩藝文出版,書名為《海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