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成功校友國樂團2011年度公演

北一成功校友國樂團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北一成功校友國樂團「春暖水情 追日難忘」邀請國際知名二胡大師黃晨達先生合作演出《春江水暖》二胡協奏曲,以江南民間音調為素材,表現春天、對人生的深切感受。並與國內知名合唱團青韵合唱團合作帶來兩首曲子:《難忘的潑水節》、《番薯情》,將以合唱與樂隊的融合,呈現更深層的音樂意涵。還有本團青年演奏家劉至軒演奏以台灣為主題的《愛河》,以鋼琴和國樂的搭配,讓兩種不同風格的媒材彼此激盪,別有一番體悟。合奏曲方面,由新一代優異作曲家劉昱昀所作之《夸父追日》,以中國樂器帶來中國的美麗傳說,以及沈文友《舞劍》。

樂曲解說

  1. 金复載《春江水暖》
    作曲者以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起興,寫成傳統風格的三樂章協奏曲,分別為(一)中庸的中版、(二)慢板、(三)快板三個樂章。全曲吸收江南民間音調為素材,表現對春天、對人生的深切感受。
  2. 盧亮輝《愛河》
    《愛河》鋼琴協奏曲分為「愛河情」、「愛河樂」、「愛河讚」三個段落,以組曲方式,由鋼琴與傳統樂器協奏,呈現愛河由清變濁以至經過整治後的新面貌。全曲長達十八分鐘,有微波盪漾的起伏音型,更有樂隊以全奏富有感情表現具有浪漫色彩的主題旋律,最後鋼琴在快速的五聲音階上下進行中,以特殊的變格和弦終止。
  3. 詞曲/李子恆、新編/蘇文慶《番薯情》
    《番薯情》詞曲,係李子恆先生應金門縣政府盛情禮邀,專門為金門鄉親而作。在1999年,李子恆應金門縣政府邀請,為金門文化節「烽火歲月番薯情」活動主題曲「番薯情」作詞作曲,第一次創作金門音樂。「番薯情」不但在金門傳唱、地位有如縣歌,更隨著金門縣合唱團「落番」到南洋表演,歌詞中「阮是吃番薯大漢的金門子、黃種白仁心赤赤,咱是靠蕃薯生活來疼生命、著愛一代一代傳過一代聽」,引起海外金門鄉僑熱烈的迴響,認為唱出金門遊子的心聲。李子恆自己亦表明當初創作之理念:「因為番薯是我們金門人,生活、整個環境,生活歷史、文化很重要的一個象徵。」2008年底文化局委託知名編曲家蘇文慶老師,將縣籍音樂名人李子恆的《番薯情》,改編成「風獅爺傳奇」國樂交響詩,作為金門國樂團的曲目,合唱與國樂的交織演出,在視覺、聽覺上都是非凡的饗宴。動人的詞曲,情真意切,蕩氣迴腸、低迴不已,令人不禁懷想那段蕃薯歲月!金門的傳奇故事,就這麼藉著《番薯情》、藉著《風獅爺傳奇》,在眾人心中不斷迴響著。
  4. 劉文金《難忘的潑水節》
    中國雲南地區每年清明以後所舉行的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年節和歌舞節日。屆時,人們傾寨而出,在芒鑼和象腳鼓聲中相互追逐潑水,以示祝福。少女們身披五彩羽翅,模仿著象徵吉祥的孔雀翩翩起舞。瀾滄江上龍舟競渡,歌聲一片。人們在用甘露似的聖水相互潑濺,表達著愛情、追逐著幸福,祝願著民族的昌盛。1978年2月,作曲家以傣族民間音樂為素材,為大型歌舞匯演創編了《難忘的潑水節》舞蹈音樂,1979年五月間,作者再根據該首舞蹈音樂改編成民族管弦樂作品。樂曲運用傣族民間音樂素材加以展開、並充分發揮了抒情性和舞蹈性的特點,描繪了傣族傳統節日的盛大場面。樂曲中還加入了女聲合唱音色和領唱片段,更加突出了載歌載舞的音樂性格。原舞蹈作品於當時演出後,即未再上演;但是改編後的民族管弦樂曲《難忘的潑水節》,卻成為各專業樂團音樂會或學校團體音樂比賽的保留曲目,樂曲的受歡迎度可見一般。
  5. 劉昱昀《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步,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夸父是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後代,傳說他住在北方荒野,他雙耳挂著兩條黃蛇,手又拿著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追日將入禺谷(太陽落下的地方)之際,因口渴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結果河水喝幹了也未得止渴,欲往喝北方大澤之水,還未到便渴死了。夸父臨死拋掉手杖化成一片桃林,為後來追逐光明的人解渴。 本曲內容以大綱方式呈現共分四個段落:(一)巨人夸父、(二)與日逐步、(三)飲於河渭、(四)棄其杖化為鄧林
  6. 沈文友《劍舞》
    這是一首採用了京劇音樂《紅娘子》及吹打樂《北將軍令》的素材改編而成的合奏曲,雖然應用了交響化的配器,但仍充份表現出戲曲音樂吹打鑼鼓的特色曲描寫舞劍時輕盈敏捷的腳步及英挺的神態。旋律優美、氣勢雄偉、節奏豐富多變化,充滿豪邁及柔美的感受。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文宣品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