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方偉文,《塔與屋子》,混合媒材空間裝置,450×300×470cm,200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方偉文,《塔與屋子》,混合媒材空間裝置,450×300×470cm,200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顧世勇,《經歷的震驚粉碎了經驗的光暈》,混合媒體空間裝置,200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顧世勇,《經歷的震驚粉碎了經驗的光暈》,混合媒體空間裝置,200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王雅慧,《日光下的靜物》,影像空間裝置,2005(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王雅慧,《日光下的靜物》,影像空間裝置,2005(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王德瑜,《作品56號》,混合媒材空間裝置,200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王德瑜,《作品56號》,混合媒材空間裝置,200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林俊吉,《氣息》,錄影裝置,200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林俊吉,《氣息》,錄影裝置,200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紀嘉華作品(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紀嘉華作品(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崔廣宇,黑白攝影,影像輸出,100×100cm(8×10inch,12件),1995-2002(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崔廣宇,黑白攝影,影像輸出,100×100cm(8×10inch,12件),1995-2002(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陶亞倫,《空場》,光裝置,200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陶亞倫,《空場》,光裝置,200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陳宗琛,金剛經系列,書法空間裝置,2005-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陳宗琛,金剛經系列,書法空間裝置,2005-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葉世強,《心經》,紙、墨,2005(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葉世強,《心經》,紙、墨,2005(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陳愷璜,《週:海徑——月亮是太陽》,環繞台灣周圍海域、漢城、渥太華,混合媒體空間裝置,1998(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陳愷璜,《週:海徑——月亮是太陽》,環繞台灣周圍海域、漢城、渥太華,混合媒體空間裝置,1998(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楊元太,大地的靈動系列,陶藝空間裝置,2000(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楊元太,大地的靈動系列,陶藝空間裝置,2000(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劉中興,《來自彼方》,影像輸出(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劉中興,《來自彼方》,影像輸出(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謝明達,《風景交換術》,影像空間裝置,2005(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謝明達,《風景交換術》,影像空間裝置,2005(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龔義昭作品,空間裝置,2006(攝影:邱德興)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空場—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作品展示:龔義昭作品,空間裝置,2006(攝影:邱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