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2023年 雲門50 林懷民《薪傳》
《薪傳》是林懷民創作生涯之臺灣三部曲的首部曲,共分〈序幕〉、〈唐山〉、〈渡海〉、〈拓荒〉、〈野地的祝福〉、〈死亡與新生〉、〈耕種與豐收〉與〈節慶〉等八段,段落之間不落幕,不休息。史詩般波瀾壯闊的架構,具爆發力的舞蹈動作,傳達先人辛勤開墾的故事,深深震撼海內外無數觀眾。
《薪傳》音樂由李泰祥、陳揚作曲,朱宗慶打擊樂團演奏,林克華擔任燈光設計,林璟如及林懷民設計服裝。雲門上次演出全版《薪傳》是30週年,於50週年睽違20年後再度重演,林懷民親自指導第八代《薪傳》舞者排練,並由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同時以第三代舞者的身份協助重排,藉由舞作讓臺灣新世代體會祖先堅韌的台灣精神,回望歷史,開展視野,觀望並省思,承續前人理想,開創未來新局。
《薪傳》臺灣巡演從4月21日自臺北啟程連演8場,經臺中、高雄、苗栗,途經創辦人林懷民先生的家鄉,亦是1978年《薪傳》首演地嘉義,回首當年中美斷交的時代意義。最終站落腳臺灣最美的香格里拉—臺東,回歸純樸慢酌,達成巡演全臺的目標。
- 雲門舞集「薪傳」舞譜製作(1999)
財團法人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
1988/10/11
施振榮
以「創作,展演,推廣舞蹈及其他藝文活動,促進文化發展與國際交流」為宗旨的「財團法人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是由文化部主管的非營利事業機構。它的前身「財團法人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88年,2015年更名。「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擁有1973年成立,今(2023)年將邁向50週年的「雲門舞集」,以及2015年開幕位於淡水的「雲門劇場」,長年推動國內外展演,豐厚台灣與全球文化生活。基金會主持兩個獎助計劃:「流浪者計劃」支持年輕人出國擴展人生視野,近年因疫情先行暫緩。而「創計劃」協助傑出的劇場創作者發展作品,實現夢想。
雲門舞集除定期在國內演出外,國際邀約不斷,是各大藝術節常客。2020年初,甫上任的藝術總監鄭宗龍,帶著深受好評的作品《十三聲》走訪法國、英國、瑞典三國11城,完成27場演出。舞團於三月初在歐洲疫情擴大前平安返台,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前幸運完成的國際行程。同年7月,雲門首度進行全球線上直播《毛月亮》與《林懷民舞作精選》,受到喜愛雲門觀眾的支持。2022年10月,延宕兩年的美國巡演終於成行,鄭宗龍總監帶著《十三聲》進行美國六城之旅,也回到睽違六年的甘乃迪國家劇院演出,重啟大疫後的雲門國際巡演。
新冠疫情兩年多來,雲門創作與計畫不輟。藝術總監鄭宗龍2020年10月創作《定光》,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共製,在台北、台中、高雄演出。鄭宗龍將疫情期間對自然的觀察與沉潛的心境,請舞者用他們的聲音唱出一座森林,用他們的身體,舞出不同以往的生命姿態。2022年春天鄭宗龍與舞者共創新作《霞》,深入探索生命經歷的心境風景,如同朝夕雲層多變的彩霞,讓舞作呈現毫無框架,像是走向未來前的有機實驗,展現不同風貌。
過去三年,當全球新冠疫情嚴峻,劇場被迫關門時,雲門原訂滿檔的國際巡演延期、取消,雲門劇場也暫停,但雲門努力調整步伐,保持彈性,探索新可能,更加緊腳步瞭解新媒體,擴大舞作與世界連結角度與方式。
由英國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主導的「世界芭蕾日」(World Ballet Day),2021和2022連續兩年邀請雲門舞集參與,雲門是第一個參加的臺灣表演團隊。透過YouTube及臉書直播,跟全世界觀眾分享雲門獨有的東方身體訓練,公開排練實況。線上觸及數萬觀眾,在疫情期間更得以與海外觀眾及重要團隊保持連結。
2021年10月底,雲門第三度參與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與台灣好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演出鄭宗龍的作品《十三聲》,將舞台置於池上稻景,更特別與歌手9m88合作,獻聲演唱舞作中的屏東古調。另外,在文化部「藝FUN線上舞臺計畫」支持下,邀請叄喜映畫導演程紀皓及攝影團隊,以其豐富的大自然拍攝經驗,運用軌道、拍攝穩定器材、空拍鏡頭等,將舞台演出融入自然,轉換成一場充滿魅力的線上影像野宴,並在KKTIX平台販售票券,讓雲門的舞蹈,沒有距離地呈現在全球觀眾眼前。
受疫情影響期間,雲門劇場結合專業燈光、舞蹈示範及演出片段,連續兩年自製「來雲門跳舞」節目,持續保持劇場演出動能,推廣至更多地方。此外,雲門獲文化部支持的「舞蹈蒲公英」及進階版「舞蹈蒲公英2.0」,以輕巧編制上山下海,也跳進外島,深入台灣極偏遠與特偏遠小學,循序漸進地帶領孩子們一步步開發肢體,階段性深化藝術內涵。
1973到2023年,半世紀,雲門有如為眾人親切演出的街坊鄰居,透過多面向對於舞蹈藝術的教育與推廣,期望將舞蹈帶入民眾平日的身體實踐,逐步累積。轉身又成為代表臺灣的藝術大使,繼續努力地「把一個國家呈現到全世界」(紐約時報),讓臺灣在電子科技之外,樹立美好的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