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洋分場滇緬移民安置文化與文化地景調查

黃雅雯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位於荖濃溪畔的吉洋分場,是自泰、緬、寮交界「金三角」地區撤臺滇緬游擊隊與家眷的安置農場之一。作為安置型的屯墾農場,吉洋分場具有軍眷制度眷村的文化特質與社會性,但這種非主流認知的「另類眷村」,卻鮮少被放在眷村文化的脈絡中討論。再者,隨著第一代場員的逐漸凋零,第二代場員年歲的漸增,以及人口外移與社區縉紳化,使得當地具歷史性的建物、特有的文化景觀、風俗與地方知識等有形和無形文化正在消失中。因此,吉洋分場的發展變遷調查、滇緬移民的口述紀錄等基礎研究,成了刻不容緩的工作。本計畫透過人文地景的概念,將吉洋分場視作一個臺灣與東南亞金三角邊區族裔群體相遇的文化場域,以及匯集在地社會、經濟、政治、宗教資源的社會空間,通過口述史、老照片與影像、文獻資料梳理、實景測繪等方式,勾勒出不同歷史階段中場內各種社會空間與文化場域的樣貌,多元族群互動產生的族際景觀,及人們的空間記憶。藉此映射出場員在墾拓生活中的調適經驗;不同代際的場員與周邊族裔相互對彼此的多樣、差異印象和交往模式﹔農場土地由退輔會管理到農地放領,對場員生活所造成的影響差異,進而呈現吉洋分場的歷史變遷與滇緬移民安置文化發展史。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相關成果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中文姓名

黃雅雯

作品紀錄
  • 2021/09

    中國西南的邊城.邊疆.異域:兩岸博物館與文化資產管理的反思(博物館簡訊第97期)

  • 2020/06

    逐鄉˙築鄉:從異域到臺灣與泰北的「滇緬」移民工作坊(策劃人)

  • 2018/12

    城市活化˙觀光與公眾參與:府城生活博物館中的創意美學(收錄於《博物館學與文化:博物館與文化遺產、城市、神聖及博物館定義》世界宗教博物館出版)

  • 2014/10

    博物館觀眾參觀經驗與多媒體應用於展示之評估—以神示簽詩- Chance From God 特展為例(博物館學季刊第28期4卷)

  • 2013/11

    廢墟空間創意再造-台南安平樹屋二度再利用之研究(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25期)

得獎紀錄
  • 2015/11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第二屆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 2014/10

    重慶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人類學中心,中國人類學博士論文田野獎助

  • 2011/04

    高雄市政府100年度研究發展成果,佳作獎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21/10
    ~
    2022/10

    異域聚落何以容身?臺灣滇緬村落作為法定文化資產的可行性探討(台灣文化資產學會研討會論文)

  • 2021/05

    滇緬眷村歷史建築與安置空間文化踏查(主辦單位:國立高雄大學)

  • 2021/04
    ~
    2022/05

    逐鄉.築鄉:滇緬眷村安置空間文化體驗營(策劃人)

  • 2021/04
    ~
    2021/05

    講座「滇緬眷村的歷史記憶與安置空間文化」(地點:高雄印尼之友協會KFI南國中心、台中市繼光工務所,主辦單位:國立高雄大學)

  • 2020/11

    中國西南的邊城.邊疆.異域:兩岸博物館與文化資產管理的反思(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兩岸博物館交流的回顧與展望座談會)

  • 2020/11

    回不去的「家鄉」:地方創生視域下的滇緬文化傳承迷思(2020南臺灣社會研討會論文)

  • 2020/06

    講座「荖濃溪畔滇緬社區的歷史記憶與文化想像」(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 2020/03

    講座「畫一張中緬邊境的多彩地圖」(主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 2017/07

    潑水節傣劇專場演出中的文化生產與政治協商(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論文)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