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
為實踐藝術總監暨指揮彭孟賢老師心中發展木樓合唱團人聲表達的極致,委託作曲家錢善華教授創作了蒙古呼麥與男聲合唱結合作品世界首演。錢教授所寫作品涵蓋三種複音唱法呼麥(Khoomii)、卡基拉(Kargyraa)、西奇(Sygyt),錢教授選材自詩人席慕蓉詩〈野馬之歌〉,描述身處南方卻心繫北方欲歸家鄉的野馬之心,並將馬蹄聲作為設計,以不同子母音來描繪馬蹄聲隱喻心的狀態。
委託作曲家陳樹熙教授為原住民合唱寫曲,陳教授選以噶瑪蘭歌謠為題材,編寫出由男聲合唱、豎琴、木琴、馬林巴琴、口簧琴、涵蓋〈尋根-歡迎歌〉(damunabagi-muRbu)、〈呼喚神靈〉(qumRastutazusa)、〈讚美神靈〉(muRbututazusa)、〈敬啟神靈〉(papann bagi)、〈送神靈〉(patanantitutazusa)、〈來跳舞〉(qataban pa ita)、〈豐年慶〉(miomiosinawari)曲長共13分鐘之長,人聲多達9部之巨作,將生命文化撰寫下來。
作曲家:錢善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碩士,維也納國立音樂院作曲家文憑。
作品包含獨唱、獨奏、合唱、室內樂及管弦樂曲多首,且致力於臺灣原住民、南島語系民族音樂研究;教學專長領域除作曲、音樂理論、西洋音樂史、合唱指揮之外,也包含世界音樂、亞洲音樂、南島語族、臺灣原住民音樂研究等民族音樂學課程,曾獲貝爾格基金會作曲獎學金、文建會音樂創作甄選獎及委託創作、國家文藝基金會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委託創作。
曾任臺灣師大音樂學院院長、音樂系主任、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臺大、金穗、音契、師大音樂系、臺北基督教青年會等合唱團指揮,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中華民國/臺灣民族音樂學會、及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台灣分會理事長。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及民族音樂研究所兼任教授。
作曲家:陳樹熙
國內現今活動力最強、最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之一,活動範圍遍及指揮、作曲、藝術行政、節目製作、寫作、翻譯、教學、廣播電視節目主持製作各領域,堪稱致力於「全方位出擊」的「音樂人」。
1957年出生於臺北,中學開始接觸古典音樂並學習鋼琴,考入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後,隨游昌發教授學習作曲。在臺大就讀期間贏得亞洲作曲聯盟作曲獎,獲得文學士畢業、服兵役後,擔任臺灣大學管絃樂團指揮,並追隨蕭滋教授學習指揮。1982年考入國立維也納音樂院,隨Francis Burt教授學習作曲,隨Karl Östereicher 教授學習指揮,期間曾經赴義大利旁聽 Franco Ferrara的指揮大師班,四年後獲得「指揮家文憑」與「作曲家文憑」雙學位畢業。
返國後擔任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助理指揮,1995年11月起擔任臺灣省立交響樂團副指揮,1999年8月獲選出任高雄市交響樂團團長兼指揮,2008年轉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2011年4月出任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副團長,2012年8月轉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2016年3月通過公開徵選出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2017年3月返回原職任教,2020年升等教授繼續擔任系主任至今,2023年起同時兼任聲響科技研究所所長。
至今創作上百部作品,曾經先後獲得許多作曲獎:曾七度經獲得文建會的年度作品甄選,鋼琴曲《清平樂》獲「齊爾品作曲比賽」首獎(1985),管絃樂曲《閒夢遠》獲得臺灣省交響樂團第二屆徵曲比賽第二獎(1993)……。以寫作大型管弦樂作品見長,運用寬廣的多樣化技法融合臺灣音樂與在地文化元素,將之提升為精緻藝術殿堂音樂,傳達臺灣獨特之美,特別是在客家音樂與原住民音樂方面的創作最廣為人知,作品經常在國內外演出,廣受演奏者與聽眾的喜愛,是臺灣中生代作曲家中數一數二的實力派人物。
曾經先後製作過許多極為成功的廣播及現場節目,在內容取材、創意新穎性與呈現方式方面皆引領風尚。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著作「音樂欣賞」由三民書局出版(1995、1996),並於PAR表演藝術雜誌擔任專欄作家,對於當代藝文趨勢,文化、藝術產業,藝術教育政策,文創產業與藝術機構經營管理,皆有深入獨到的觀察與批判。
木樓合唱團
2007/07/18
吳嘉和
木樓合唱團為室內男聲合唱團,1999年成立至今秉持「男聲合唱藝術精緻化」的理念,透過追求完美的演唱,呈現深度藝術性的音樂內涵;透過歌者與聽眾間心靈感受的對話,傳達出音樂精緻的美感。
2013年起由彭孟賢老師擔任藝術總監暨常任指揮至今,2015年7月木樓合唱團赴德國參加「第九屆布拉姆斯國際合唱大賽暨音樂節」,先於分組賽中榮獲民謠組、宗教組、男聲合唱組三項金牌後,順利晉級大獎賽並贏得大賽總冠軍。木樓選曲豐富多變且難度極高,國際評審團皆感驚艷並一致讚賞,對於木樓的音樂詮釋與藝術完整呈現給予極高評價。
2016年7月以布拉姆斯國際合唱大賽總冠軍身分參加「第九屆世界合唱大賽:冠軍賽」,於無伴奏宗教音樂組、男聲室內合唱組、現代音樂組等三組比賽中再次奪得三面金牌,男聲室內合唱項目上更於七位評審中獲得三位評審給予滿分肯定,以97.38的高分打破該組比賽的大會紀錄,在頒獎典禮上搏得全場喝采,成為實至名歸的世界冠軍!在無伴奏宗教音樂組的比賽中,則於近20隊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參賽團隊裡,以0.12分的些微差距獲得冠軍賽中的世界金牌亞軍!
2017年7月接受「新加坡國際合唱節」邀請擔任駐節邀請團,於活動中舉辦兩場專場公演,並在合唱節大獎賽暨頒獎典禮進行全球網路直播演出,隨後與星洲日報合作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音樂會。2017、2018年連續兩年接受中國福建省藝術教育協會邀請,分別赴福州與廈門擔任第一屆、第二屆「海峽兩岸合唱教育大會」示範演出團隊,演出多場專場音樂會。2018年9月首度受邀赴美,於西雅圖、達拉斯、舊金山舉辦巡迴音樂會。2019年2月接受美國合唱指揮協會ACDA之邀請,於「60週年全美雙年總會」演出。2020年7月受邀於國際合唱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Choral Music)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合唱盛事「世界合唱大會」(World Symposium on Choral Music,簡稱WSCM)演出(因COVID-19疫情最終未能成行)。
根據德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Interkultur)公布的最新排名,木樓合唱團於世界千大合唱團項目排名第九,室內合唱團項目更是連續五年蟬聯冠軍寶座,證明了木樓長年於男聲精緻合唱的成果,更用頂尖藝術代表臺灣展現文化的軟實力。
為延續臺灣合唱音樂的創作能量,木樓自2011年起推動「本土男聲合唱委託創作計劃」,邀請作曲家與文學人進行創作、譜出在地聲響,以男聲合唱深刻展演臺灣人文之美。歷年委託創作演出包括2011年《致愛》、2012年《文學與音樂的對話》、2013年《創生》、2014年《吹動島嶼的風》、2016年《祈願》、2017年《祈願Ⅱ》、2018年《世界祈願‧黎明東昇》。木樓堅持提供詩詞創作的環境,深度結合文學與音樂,為木樓藝術創思之本。
2016-2021年重要活動紀錄:
- 2021年以藝術總監暨指揮彭孟賢老師親自製作的《木色Ⅲ──愛的禮讚》專輯入圍了四獎項:「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最佳演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作詞獎」,最終榮獲「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評審團於得獎理由中寫道:「展現如何以高藝術演唱水準推廣合唱音樂,為臺灣接軌國際,在世界合唱領域中發聲。」有別於「最佳演唱獎」與「最佳演奏獎」將人聲與器樂做出區分,此獎項開放各音樂類型皆可報名共同角逐,足見競爭之激烈,《木色Ⅲ──愛的禮讚》能在諸多優秀的音樂專輯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更值得一提的是:《木色Ⅲ──愛的禮讚》是自2014年該獎項設立以來首張得獎的合唱音樂專輯。
- 2018年9月受邀前往美國西雅圖、達拉斯、舊金山等地舉辦「美國三城巡演:璀璨臺灣音樂會」,這是木樓首次訪美演出,3場專場音樂會售票率近9成5,其中西雅圖演出所在地的郡政府因為我們的造訪演出,而將演出日期2018年9月2日定名為「木樓合唱團日」(Muller Chamber Choir Day)以茲表彰與紀念,對木樓來說實為無上光榮。2019年2月更接受美國合唱指揮協會ACDA之邀請,於「60週年全美雙年總會」演出,為臺灣史上唯一受邀演出之男聲合唱團隊。
- 2016年7月遠赴俄羅斯‧索契參加「第九屆世界合唱大賽:冠軍賽」,獲得男聲室內合唱組、無伴奏宗教音樂組、現代音樂組等三項賽事中獲得金牌,並在男聲室內合唱項目上打破世界紀錄,奪得該項世界金牌冠軍!回國後,因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賽事表現優異,分別獲蔡英文總統及文化部鄭麗君部長接見,接受國家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