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2022《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國人委託創作發表計畫|木樓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過去,我們(木樓合唱團)以合唱聲林之木材構築了名為「木樓」之樓房,並在其中慢慢成長茁壯,將樸質的歌聲打磨成精緻的藝術,隨後木樓懷著感恩與回饋之心逐漸走出房舍,成為了植樹者、造林者,在藝術總監暨指揮彭孟賢老師的引領下,積極培育著臺灣男聲聲命之樹。如今,木樓合唱團委託創作與編曲之男聲合唱作品已近百首,且首首皆透過木樓的歌聲獲得掌聲與喝采、在聽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而原初對於臺灣男聲之熱愛,經過十數年的努力有了文化與歷史意義,並使「臺灣男聲合唱作品」不再是音樂會中特別的存在,而是常態。

2020年對木樓執行「委託創作」計劃而言是一個跨時代的里程碑,在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補助挹注下,邀請了趙菁文林京美任真慧三位國人作曲家創作,並在首演前進行導聆,一口氣完成了三部作品的世界首演。以此成功的經驗,木樓除再度邀請以上三位國人作曲家,更特邀潘家琳教授加入委託的行列,最終四首國人委託創作作品在2022、2023年於國家兩廳院國家音樂廳首演,除了激盪並提升木樓演繹、詮釋的技術層次,也獲得在場聆聽的數位合唱指揮、學者與滿場聽眾的喜愛,許多聽眾更於演後問卷中再三表明對委託創作作品的驚艷與讚賞。

每一次的委託創作,都像是一場嚴峻的考試。木樓很感激所有的作曲家與詩人們,願意接下這份考驗。曾經有作曲家與木樓分享經驗,每一次的木樓委託,都讓他可以重新地蛻變,創造更不一樣的風格,讓他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突破極限。木樓有幸不負作曲家的要求,盡力詮釋演譯創作作品,更高興能藉由委託創作的過程,與作曲家一同成長,開創新的聲響與合唱的可能性。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曲譜首頁
演出照片
創作者簡介

作曲家:任真慧

任真慧是旅美臺灣作曲家、詩人與鋼琴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音樂博士,其音樂作品以獨特的空間感、豐富的想像力、充滿靈性的詩意、與精雕細琢緻的色彩為特色。近年創作專注於探索時間、聲響、語言、與詩性的整合,並同時以鋼琴家身份活躍於台美新音樂舞台,專注於電子音樂與當代實驗性藝術音樂作品。目前為佛羅里達國際大學NODUS Ensemble新音樂團鋼琴演奏家,並與作曲家暨電腦音樂家Jacob David Sudol以Misty Shore Duo之名合作,持續演出並推廣亞洲與美洲當代實驗音樂。

任真慧的音樂作品曾在ISCM世界現代音樂節、法國Acanthes音樂節、美國SEAMUS電腦音樂節、ICMC國際電腦音樂節、墨西哥 Visiones Sonoras 電子音樂節、亞洲作曲家聯盟大會暨音樂節 、EarShot San Diego工作坊、New Music Miami Season邁阿密新音樂季、洛杉磯People Inside Electronics系列、WOCMAT電腦音樂節、ACDA美國合唱年會、合唱無設限、台灣當代絲竹樂展、台北國際現代音樂節等展演發表。近年接受League of American Orchestras, Accordant Commons、The Living Earth Show、Aurora Borealis Duo、Astralis Duo、Ensemble 20° dans le Noir、Palimpsest Ensemble、台灣現代音協室內樂團、台北室內合唱團、小巨人絲竹樂團、青韵合唱團、高雄室內合唱團、及木樓合唱團等委託創作,並屢獲文化局及國藝會等創作補助。

顯示完整資訊

作曲家:趙菁文

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作曲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曾於史丹佛大學受聘為講師,也獲邀於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等講學。在美期間師事歐洲當代音樂作曲大師Jonathan Harvey與Brian Ferneyhough,以及於史丹佛電子音樂中心CCRMA從事研究與創作。2012年以來,在音樂創作之外,跨域於音樂紀錄片製作、劇場原創音樂、藝術統籌(臺灣音樂館自製節目、臺南藝術節閉幕大型製作等)、策展人(國家兩廳院「新點子樂展」)與創意總監(國家太空中心、國家兩廳院自製節目等)的工作,今年更啟動與教育部的合作,在素養導向的教材建構與師資精進上,試圖為國內音樂專才教育開創新的願景。

作品曾於歐洲具當代指標性的法國廣播電台Maison de la Radio Auditorium、阿姆斯特丹Muziekgebouw等音樂廳首演作品,亦曾獲國際作曲比賽之首獎,更獲法國音樂雜誌(Editions L'Harmattan Paris)與德國新音樂雜誌(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專文討論與出版。近期委託創作與發表包括荷蘭新音樂室內樂團、科隆愛樂交響樂團、Arditti String Quartet、Phace、Klangforum Wien、California EAR Unit、the Eighth Blackbird等,以及國內管絃樂團、室內樂團、合唱團等,作品亦獲選於國際著名當代音樂節演出。曾獲評:「她的音樂能創造獨特的氛圍,令人驚歎不已……」、「她的音樂像是一連串精緻的、美麗的、不可思議的聲音事件縈繞在空氣中……」。

顯示完整資訊

作曲家:潘家琳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作曲博士。曾於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所舉辦之作曲比賽與其他比賽中獲獎,作品經常獲選於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年會暨世界音樂節(ISCM World Music Days)、亞洲作曲家聯盟(ACL)年會暨音樂節以及其他音樂節中演出,演出場合遍及臺灣、香港、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以色列與澳洲等地,演出發表活躍。

自高雄中學音樂班畢業後,大學與碩士班皆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作曲師事Augusta Read Thomas, Jay A. Yim、潘皇龍與盧炎等教授。曾與國內外演出團體如Pacifica String Quartet、The Eighth Blackbird、NanaFormosa Percussion Duo、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臺北十方樂集、臺灣管樂團、長榮交響樂團、采風樂坊、新北市交響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與朱宗慶打擊樂團等演出團體與所屬音樂家頻繁交流並合作發表作品。與各種音樂及其他藝術人士的工作,也使得她的作品能呈現出各式多元的風貌。目前為臺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並擔任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ISCM-Taiwan Section)理事長一職。

顯示完整資訊

作曲家:林京美

林京美活躍於歐、美、亞、澳洲,屢獲國際獎項,包括美國國家作曲協會(NACUSA)作曲比賽首獎、21世紀音樂作品首獎、New Music on the Block創作首獎、ASCAP Morton Gould作曲獎、臺灣傳藝金曲獎最佳作曲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中國三川獎。作品受邀演出於美國底特律交響樂團新音樂樂展、美國水牛城愛樂樂團作曲家樂展、美國作曲家交響樂團新音樂樂展、洛杉磯郡立美術館Sundays Live、北美薩克斯風雙年展、美國中西部作曲家樂展、Aspen音樂節、Bowdoin音樂節、美國女作曲家音樂節、亞洲作曲家聯盟音樂節、亞洲雙簧音樂節、韓國Nong Project、臺灣國家交響樂團樂季音樂會、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傳統與傳承」及「交響臺灣」、朱宗慶打擊樂團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激‧擊」、臺北市立國樂團——「暹羅風韻」、音契管弦樂團——「人文樂篇」、臺北國際現代

音樂節、關渡藝術節、製樂小集等。合作的指揮家包括指揮大師Leonard Slatkin、呂紹嘉。作品由Apple iTunes Store、Blue Griffin Recording、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木樓合唱團、高雄室內合唱團等出版發行。

林京美也積極參與鋼琴與管風琴演出,曾與OSSIA新音樂合奏團、密西根大學新音樂合奏團、音契合唱管絃樂團、臺北藝術大學絃樂團等合作,也為金穗獎布農族紀錄片《聽霧鹿在歌唱》即興創作配樂。同時投身於音樂教育,多次受邀演講。

林京美為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作曲博士,美國羅徹斯特大學伊士曼音樂學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作曲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學士。留美期間獲全額獎學金、優秀國際學生獎學金及台灣教育部專案培育菁英留學獎學金,並教授大學部課程;兩度獲全額獎學金受邀參加美國Aspen音樂節。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目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理論作曲專任副教授。

顯示完整資訊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木樓合唱團

立案日期

2007/07/18

負責人

吳嘉和

團體簡介

木樓合唱團為室內男聲合唱團,1999年成立至今秉持「男聲合唱藝術精緻化」的理念,透過追求完美的演唱,呈現深度藝術性的音樂內涵;透過歌者與聽眾間心靈感受的對話,傳達出音樂精緻的美感。

2013年起由彭孟賢老師擔任藝術總監暨常任指揮至今,2015年7月木樓合唱團赴德國參加「第九屆布拉姆斯國際合唱大賽暨音樂節」,先於分組賽中榮獲民謠組、宗教組、男聲合唱組三項金牌後,順利晉級大獎賽並贏得大賽總冠軍。木樓選曲豐富多變且難度極高,國際評審團皆感驚艷並一致讚賞,對於木樓的音樂詮釋與藝術完整呈現給予極高評價。

2016年7月以布拉姆斯國際合唱大賽總冠軍身分參加「第九屆世界合唱大賽:冠軍賽」,於無伴奏宗教音樂組、男聲室內合唱組、現代音樂組等三組比賽中再次奪得三面金牌,男聲室內合唱項目上更於七位評審中獲得三位評審給予滿分肯定,以97.38的高分打破該組比賽的大會紀錄,在頒獎典禮上搏得全場喝采,成為實至名歸的世界冠軍!在無伴奏宗教音樂組的比賽中,則於近20隊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參賽團隊裡,以0.12分的些微差距獲得冠軍賽中的世界金牌亞軍!

2017年7月接受「新加坡國際合唱節」邀請擔任駐節邀請團,於活動中舉辦兩場專場公演,並在合唱節大獎賽暨頒獎典禮進行全球網路直播演出,隨後與星洲日報合作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音樂會。2017、2018年連續兩年接受中國福建省藝術教育協會邀請,分別赴福州與廈門擔任第一屆、第二屆「海峽兩岸合唱教育大會」示範演出團隊,演出多場專場音樂會。2018年9月首度受邀赴美,於西雅圖、達拉斯、舊金山舉辦巡迴音樂會。2019年2月接受美國合唱指揮協會ACDA之邀請,於「60週年全美雙年總會」演出。2020年7月受邀於國際合唱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Choral Music)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合唱盛事「世界合唱大會」(World Symposium on Choral Music,簡稱WSCM)演出(因COVID-19疫情最終未能成行)。

根據德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Interkultur)公布的最新排名,木樓合唱團於世界千大合唱團項目排名第9,室內合唱團項目更是連續五年蟬聯冠軍寶座,證明了木樓長年於男聲精緻合唱的成果,更用頂尖藝術代表臺灣展現文化的軟實力。

為延續臺灣合唱音樂的創作能量,木樓自2011年起推動「本土男聲合唱委託創作計劃」,邀請作曲家與文學人進行創作、譜出在地聲響,以男聲合唱深刻展演臺灣人文之美。歷年委託創作演出包括2011年《致愛》、2012年《文學與音樂的對話》、2013年《創生》、2014年《吹動島嶼的風》、2016年《祈願》、2017年《祈願Ⅱ》、2018年《世界祈願‧黎明東昇》。木樓堅持提供詩詞創作的環境,深度結合文學與音樂,為木樓藝術創思之本。

2016-2021年重要活動紀錄:

  • 2021年以藝術總監暨指揮彭孟賢老師親自製作的《木色Ⅲ──愛的禮讚》專輯入圍了四獎項:「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最佳演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作詞獎」,最終榮獲「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評審團於得獎理由中寫道:「展現如何以高藝術演唱水準推廣合唱音樂,為臺灣接軌國際,在世界合唱領域中發聲。」有別於「最佳演唱獎」與「最佳演奏獎」將人聲與器樂做出區分,此獎項開放各音樂類型皆可報名共同角逐,足見競爭之激烈,《木色Ⅲ──愛的禮讚》能在諸多優秀的音樂專輯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更值得一提的是:《木色Ⅲ──愛的禮讚》是自2014年該獎項設立以來首張得獎的合唱音樂專輯。
  • 2018年9月受邀前往美國西雅圖、達拉斯、舊金山等地舉辦「美國三城巡演:璀璨臺灣音樂會」,這是木樓首次訪美演出,三場專場音樂會售票率近9成5,其中西雅圖演出所在地的郡政府因為我們的造訪演出,而將演出日期2018年9月2日定名為「木樓合唱團日」(Muller Chamber Choir Day)以茲表彰與紀念,對木樓來說實為無上光榮。2019年2月更接受美國合唱指揮協會ACDA之邀請,於「60週年全美雙年總會」演出,為臺灣史上唯一受邀演出之男聲合唱團隊。
  • 2016年7月遠赴俄羅斯‧索契參加「第九屆世界合唱大賽:冠軍賽」,獲得男聲室內合唱組、無伴奏宗教音樂組、現代音樂組等三項賽事中獲得金牌,並在男聲室內合唱項目上打破世界紀錄,奪得該項世界金牌冠軍!回國後,因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賽事表現優異,分別獲蔡英文總統及文化部鄭麗君部長接見,接受國家表揚。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