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空間2008秋季製作《無中.生有》

  • 舞蹈空間2008秋季製作《無中.生有》|舞蹈空間舞蹈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舞蹈空間2008秋季製作《無中.生有》|舞蹈空間舞蹈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舞蹈空間2008秋季製作《無中.生有》|舞蹈空間舞蹈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舞蹈空間2008秋季製作《無中.生有》|舞蹈空間舞蹈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舞蹈空間2008秋季製作《無中.生有》|舞蹈空間舞蹈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舞蹈空間2008秋季製作《無中.生有》|舞蹈空間舞蹈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舞蹈空間2008秋季製作《無中.生有》|舞蹈空間舞蹈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舞作《無中‧生有》簡介

古時,巫、無、舞三字來源於同一種巫風文化活動,其中「巫」作為主體、「無」作為對象、「舞」作為手段。莊子亦借助了「舞」中之象,揭示他對「無」的人生審美境界;所謂「巫,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說文解字》

有一種東西,正是從來無在於這個世界上,但卻是每個人都擁有的。那是我們的「記憶」——在「無」和「有」之間其實都是當時人對曾經生存過的一種「最真實的感觸和體會」。或者是因為一種忘不了的氣味、聲音、光影,或是一次喚起思念的身體觸碰。即使那感動是如何的真實,原來也只不過是一次次的捕風捉影……是曾經過去的人、事、地方或時空,我們卻只能「悼念」我們的「思念」。正如在中國很多地方色彩濃厚的儀式中,也曾以舞蹈來讓人們一同「想念一些曾經的人和事」。其中台灣民間的喪禮儀式「牽亡陣歌」,在這方面更擁有叫人震撼的調子與氛圍。且讓他可引領我們進入這個與舞者共生的時空旅程。

舞台、舞蹈、演出,都是一個在「真實」與「幻象」中塑造的儀式及旅程。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相關成果